通讯员 陈斌国
正月里,原县党史研究室主任吕国民接到好几个贺年电话,有的顺便打听烈士寻访消息。这让吕国民非常感慨,他虽退休了,但帮助对象还是年年不忘问候,并经常提供有关烈士资料。
吕国民从事党史研究工作30多年,致力搜集整理数百位革命烈士生平事迹,并与热心志愿者一起,想方设法帮找6位烈士葬身之地:如新桥吴烨被害埋于福建武夷山岚谷乡茅劳坪,定塘张吉满埋天台国清寺旁小山脚,奉化卓天佑被害埋于黄避岙周家后华山,江苏泰兴周龙牺牲于东矶岛葬石浦延昌烈士陵园,山东胶南丁文祥葬黄岩九峰烈士陵园等,赢得了社会各界的称赞。
忠魂安息慰亲属
2006年6月,定塘镇宁波站村张礼增来到县委党史研究室,请求寻找大伯张吉满烈士埋葬之地。吕国民从手头资料查到:张吉满生于1929年,1948年12月参加史中平领导的黄公岙革命暴动,随任象宁人民抗暴游击队四小队副队长,12月随史中平到达三门秋水山区,被编入浙东游击纵队第四支队“铁流”两广部队,为战士。1949年2月在第二次攻打天台县城战斗中牺牲,时年21岁。但无记载埋葬地。
吕国民起初以为,张吉满尚有战友健在,应该会问出线索,于是分头登门了解。几位老人回忆,当时攻打天台是夜袭,那夜浓雾弥漫,部队潜伏在县城旁边一座小山上,伺机发起突袭。哪知凌晨浓雾消散,守军似乎嗅出不祥气味,遂在城墙工事里用机枪试探扫射,张吉满当场中弹牺牲。为不暴露目标,指战员埋伏一丝不动。天色渐明,敌人警惕不懈,战机已失,指挥员命令战士悄然撤退。指导员史中平等将张吉满遗体抬出埋伏地,找来一位老农匆匆掩埋。战友们听过张吉满葬在国清寺旁小山脚,却不知具体地点。时过57年,当事人史中平也于两年前去世。
面对亲属失望神情,吕国民心里不安,天台不远,决定去实地查看。于是他带领张礼增和一名同事来到天台,走访当地党史研究室人员。因时过境迁,城区扩大,没有查到当年埋葬张吉满的老农。吕国民与张礼增商量,从国清寺旁一座小山脚带回一坛泥土,并联系县民政局,在前山烈士陵园安排墓穴,镌刻坟碑。这年冬至,吕国民约同10几人,为张吉满烈士送葬入穴。此后,吕国民还多次看望慰问烈士亲属。
50载夙愿终实现
2011年5月,余姚市李颖女士等3人慕名找到吕国民,希望明确哥哥李继浩烈士的埋葬地点。
吕国民知道,李继浩烈士在象山很有名气,生前为解放军独立营侦察班班长,勇敢机智枪法好,擒获击毙过多名匪首,时称“剿匪英雄”。1951年7月4日在围剿一股流窜于宁象交界廿四泡山的顽匪时,自告奋勇带队包抄,最后壮烈牺牲。10天后,县里在丹城南校场为李继浩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
李颖说,烈士证书记载,李继浩被埋葬在南庄上吴。自上世纪60年代起,家人一直按照这个地点寻找,但没有结果。父亲临终前还嘱托过一定要找到烈士遗骨。李继浩自小生活在大伯家,大伯把他视同亲生儿子,生前经常念叨李继浩点滴,堂妹吴德意(原名李接娣)多年来也在寻找李继浩烈士埋葬地。
吕国民与李颖分析,既然当年隆重追悼李继浩,总会留下讯息。吕国民调查到两位李继浩战友,他们说那时刚好外出执行任务,未能参加葬礼。吕国民就在《今日象山》、象山电视台刊登寻找李继浩烈士埋葬地点的信息。不久,有位居住在定塘镇的老人来到县委党史研究室,见面情绪激动,说自己是李继浩战友。他道出李继浩埋葬地转移的原因:李继浩生前为匪徒眼中钉,怕坟墓遭到破坏,战友们就故意虚晃一枪,秘密将烈士棺材抬到丹城东寺后背山脚挖穴安葬。
那片山脚地原是坟场,现种了大量柑橘,老人已记不清李继浩墓基。吕国民请求县文管处带来仪器勘察,由于时间长久,地貌全非,难觅痕迹。经约定,这年冬至日,吕国民与烈士亲属到东寺后撮土为魂,装殓入盒,送到前山烈士陵园。陵园里,县委党史研究室动员机关干部、学校师生60多人,与县民政局一道,举行李继浩烈士重葬仪式,终于了却烈士亲属一桩半个世纪以来的夙愿。
“大海捞针”觅英魂
这些年,吕国民带领的党史研究团队心系革命烈士,千方百计查找烈士埋葬之地。
2014年12月,吕国民接到山东一封求寻烈士消息的信件,吕国民当即与寄信者孙增彦通话。原来孙增彦是烈士后代,父亲孙万秋牺牲于淮海战役,孙增彦一直来热心参与“让烈士回家”志愿行动。孙增彦告诉:山东胶南丁文祥参加解放军后随部队南下,解放初在东南沿海剿匪中牺牲,亲属多年查询无果,当地无法确认其为烈士,其父母在等待失落中相继离世。
吕国民读信听音,心里像打翻五味瓶,眼眶湿润。他多年从事烈士相关工作,对烈士产生一种特殊情愫,虽然在象山没有埋葬丁文祥烈士记录,但他当即表态:我是共产党党员,寻找烈士下落义不容辞。
于是,他把寻找丁文祥埋葬地当成份内事。吕国民仔细疏滤丁文祥在东南沿海地域牺牲等讯息,拟定先近后远、由内及外的“大海捞针”计划。翌年1月,他向沿海一带的省内党史部门发函、打电话。两个月下来,或无人回复,或称查无此人。
是年3月,吕国民扩大查寻范围,接连给舟山、台州、温州等地沿海民政部门发信函,恳请协查。当年5月中旬,台州民政局有位女同志打来电话,声称在黄岩九峰烈士陵园里有块墓碑,刻有丁文祥名字、籍贯、年龄、部队番号及所处地域等。吕国民大喜过望,总算盼到有价值的线索,当即拨通孙增彦手机。对方也很激动,很快与黄岩民政部门取得联系,并寻藤摸瓜,查到远在甘肃的原丁文祥部队。“娘家人”对此十分重视,特地发文证明,不久山东省、胶南县民政部门正式追认丁文祥为烈士。翌年,孙增彦等专程到黄岩扫墓。
丁文祥烈士失联60多年石沉大海,一封求援信件经多人奔波“起死为生”,终使英魂荣耀故里。新闻媒体报道后,一时在浙、鲁大地传为美谈。孙增彦兴奋之余特给象山县委寄来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
面对多方赞誉,吕国民只是淡然一笑,他表示,虽然现在已退休,但仍要为“烈士回家”出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