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曙光初照,窗外翠绿的香樟树上,鸟儿“滴溜溜”“滴溜溜”地唱得欢。早晨起来,妻子笑着对我说:“中午我们吃麦饼筒,给你换换口味,麦饼皮我自己烙,再烧几只菜,就我们两人吃吃,子女前些日子已来聚过,就不叫了。”我知道妻子有一手好厨艺,即答:“好啊!”说着,她拿来面粉,放些水,和下了,待烙皮时用。
早餐后,我出门去打乒乓球健身。10时许,我回来打开门,见小女儿笑嘻嘻坐着,我知道是妻子打电话叫她来的,女儿是娘贴心的小棉袄,有好吃的还能落下她?不一会,女儿在打电话叫她的弟弟来吃麦饼筒,他们有手足之情,也不奇怪,谁知其弟弟说,丁丁(我孙子)读书辛苦,要带他一起来吃。妻子回答:“好啊,来吃。”不料过一会,电话铃又响了,说是孙子想到了妈,我有吃妈没得吃,妈也要来。妻子答道:“好的,来吧。”此后,丁丁又来电话了,说是阿姨(他妈妈的姐妹)也要来吃麦饼筒,并带小女儿一起来,妻子欣然同意。
原先想两个人随便吃餐麦饼筒,不料一下子却又来了六个人,家里顿然热闹起来了,丁丁阿姨的5岁小女儿还手捧一张自己画的画,送给我们,说道:“祝爷爷奶奶健康长寿。”一家人欢聚在一块,亲亲热热,唠唠家常,其乐融融,我想,这就是亲情。人是需要各种感情的,人生路上,亲情、爱情、师生之情、友情、乡情,缺一不可,只有这样,做人才温馨、和谐、快乐。
接着,大家就分工合作,一齐动手。妻子和女儿烙麦饼皮子,媳妇姐妹俩上灶烧菜。烙皮子可是个技术活,皮子要烙得不大不小,很圆整,并薄如蝉翼,白如霜雪,韧而不脆;其包卷的菜肴有大鱼、虾仁、蛏子、肉、蛋,还有干萝卜丝、绿豆芽等,荤素搭配,营养丰富,要突出“鲜、油、香和松脆”的特点,吃在嘴里才觉得美味可口。
如今,麦饼筒已成为渔港石浦的一道风味名点,贵客上门或节假日,都会兴高彩烈地吃麦饼筒。相传明朝时,倭寇入侵东南沿海,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戚继光率领军民奋力抗击。一次,前方将士因日夜激战,吃不上饭,众百姓心急如焚,就想出把小菜包卷在皮子里,排在篮子上,拿去支前,体现了军民的鱼水亲情。将士们吃得很方便利索,为此体力大增,一鼓作气,全歼了倭寇,大获全胜。从此“麦饼筒”的吃食传统,就流传至今。
过了一小时光景,皮子烙好了;一只只色香味俱佳的小菜也搬上了桌。一大家八口,团团圆圆,各人动手包卷麦饼筒,说说笑笑,吃得津津有味,共享天伦之乐。此时此刻,我记起了习近平同志在春节团拜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的确,我们要牢记习近平同志的亲切教导,重视家庭建设,家和万事兴,千千万万个家庭建设好了,就有利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社会的安宁,实现“中国梦”就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