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古诗,我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能倒背如流。这个暑假,我在读《古诗必背》时,又一次读到了这首诗。这一次,我对诗意有了比较深的理解。是呀,劳动那么艰辛,粮食来之不易,一颗一粒都该珍惜!
可是现在,浪费粮食的现象天天都在发生。就拿我们学校的午餐来说吧。我们八百多个同学,大多数人都非常挑食,任性地把不爱吃的菜遗弃在盘中。更有一些同学,盛饭时没有计划,不管吃得完还是吃不完,都把盘子装得满满的,结果就有了许多剩饭。一餐结束,餐盘狼藉,无数饭菜被倒入垃圾桶里!
说到这儿,我不由得检讨起我自己来。我也曾把不爱吃的菜遗弃过,我也曾把吃不完的饭剩下过。但我从不知道,那些被我嫌弃的饭菜,有些孩子却深深渴望着。
在我国的贫困地区,农村学生普遍存在“营养缺乏”,近一半学生不能保证每天吃上三顿饭,在一个月内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吃不上肉,三分之二的学生吃不上鸡蛋。有人做了调查,我国的特困地区还有四千多万儿童,一天只能吃到两顿饭。
吃不饱饭的人还有这么多,而我们却这样随意遗弃粮食!
不要再浪费粮食,应当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做爱惜粮食的标兵。让我们常常诵读《悯农》这首诗,常常提醒自己不要随意遗弃粮食。让我们拉起手来,一起加入“光盘”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