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今日象山》社会新闻版报道了近期我县发生两起小孩因不愿去补习班而 “离家出走”的警情,读后让人一阵心惊而后怕。
可怜天下父母心。现在的家长就怕自己的孩子输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校内各种课程不能满足需求时,校外培训补习就应运而生,什么奥数英语,什么钢琴国画,有条件的恨不得每样报一门,没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让孩子上。报一两门算是少了,三四门不多,甚至听说有七八门的,让人惊叹。
殊不知,培训补习效果到底如何,那可能是一言难尽、大相径庭了,优秀的照样优秀,平凡的依旧平凡,天赋在那儿,精力在那儿,兴趣也摆在那。结果是,有孩子无所适从,甚至厌学或逃避。
人的天赋各异,学习能力不同,兴趣爱好也千差万别。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不是什么都可学,什么都要学。曾有朋友说他给儿子报钢琴,征求我意见。我从经济条件、天赋、精力以及其孩子的毅力等方面分析,劝其改学其他易学且学费稍低的器乐书画。但结果其一意孤行,没成想一个学期后便再也学不下去,其他的也没了兴趣。
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排除极个别全才,学什么都会),深入学了一样,就没多余的时间精力学第二样了,不可能做到门门精、样样行。有些人贪多求全,反而让孩子疲于奔命。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我们家长们扪心自问:我们自己会什么?有什么拿得出手?术业有专攻!与其让孩子博而不专,还不如少而精,专攻感兴趣的有天赋的一两门,剩下的时间让孩子自由发展,不是更好?
世上真正成功的,无不是真正专其长而博于精的,在一门或一项上有突出成就的。莫言专攻文学,屠呦呦专攻青蒿素,袁隆平院士一辈子就研究杂交水稻……
就让孩子们随天赋兴趣去选自己真正喜欢的吧!对于孩子的培训补习,我们家长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切不可强推硬上,最后适得其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