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北路社区、瑶琳社区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的法治文艺汇演;对企业、外来务工人员开展“服务民营企业”“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活动……近年来,丹西街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使法律更加贴近群众生活,受到群众称赞好评。
自2016年“七五”普法工作启动以来,丹西街道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认真落实“七五”普法规划,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法治创新、强化普法宣传,有效提升了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为丹西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七五”普法顺利开展。街道“七五”普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全街道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执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明确阶段性的普法目标任务、重点项目、进度要求等,实时指导各村、社区开展普法教育工作。制定下发《丹西街道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召开动员大会,每年研究制定普法依法治理年度工作计划,贯彻落实依法行政。
创新载体,完善机制,确保“七五”普法有效提升。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街道通过建立民主法治示范村动态管理机制,走出一条基层治理规范化的“丹西路径”。白石村、北路社区、瑶琳社区、文昌社区成功创建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仇家山村成功创建省级“民主法治村”、市级“三治融合”村。并通过“民主法治示范村(社)”为载体,以点带面辐射周边片区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吸引众多群众参与,取得较好的普法效果。街道深化各类说事制度,以“自治、德治、法治”为工作发力点,融合居民、青年、警民三大说事群体,依托百姓讲白搭、青鸟语社、阳光议事厅、刘大姐工作室、阿德哥说事等说事议事办事平台,在探索街道治理模式建设的同时深化普法教育工作。加大政务公开,依托一中心四平台全科网格,统筹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确定了394名低保户为“法律援助户”,为群众更有效地提供了法律服务。2016年至今,共受理16起民事法律援助申请。同时,按照上级要求,在本单位门户网上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及时公布决策事项、工作动态、办事流程等,接受公众监督。
全面宣传,教育并行,确保“七五”普法深入人心。积极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领导干部学法和行政执法人员学法纳入常态化学习管理要求,并把法治学习教育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及时更新法律知识。建设普法阵地,开展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2016年至今,共创建仇家山村、白石村、瑶琳社区、文昌社区四个规范化调委会示范点。2019年创建丹西街道“老蒋工作室”,专门调解劳动争议纠纷,目前共调处劳动争议纠纷16件,有效避免了农民工讨薪等群体性事件激化升级。丰富宣传载体,积极探索“互联网+法治宣传”模式,依托丹西街道微博、微信公众号,及时公布与街道中心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进行政策解读。积极组织活动,在各村、社区设置法治宣传栏,广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同时结合重要事件节点,在各社区开展G20峰会、十九大、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宪法修正案》等重点内容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