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强化一线化解能力、加大法律服务力度……今年以来,丹东街道多措并举,切实发挥村级信访工作基础性作用,强化矛盾源头治理,全力推进信访“四无”村法治化建设。
街道积极推行“村级负责、干部尽责、问题追责、村民知责”,建立村干部轮流坐班接访制度,畅通信访渠道,加强初信初访的办理,压实一线主体责任。同时规范诉访分离,引导涉法涉诉案件走司法程序,并强化分类处理,甄别投诉请求,转送交办至有权处理的机关,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据法规程序得到落实。此外,完善信访事项公开办理,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街道还将信访矛盾纠纷化解作为村民说事“必说事”“基本事”,让群众诉求疑惑、意见想法、矛盾纠纷有地可说、说了管用,最大限度将不稳定因素吸附在当地。在此基础上,每村落实1名专职调解员,吸收老干部、老教师、乡贤、热心人士等参与调解工作,已累计调处矛盾纠纷297起,涉及协议金额800余万元。根据“三到位一处置”原则,从联村干部、村干部、网格长、村级调解员、“老娘舅”等群体中挑选一批可信可靠的信访代办员,代办村民信访事务。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街道建立律师多维度参与机制,夯实“镇村法律顾问一体化”制度的实施,发挥法律顾问在推进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农村依法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街道培育一批以村干部、人民调解员为重点的“法治带头人”,发挥其在宣传政策法规、化解矛盾纠纷、参与社会治理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借助政法干警下基层活动, 组织“警民说事”“法官说案”等送法入户,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农村普法活动6次,参与群众1800余人,组织“警民说事”“法官说案”送法入户80余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