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罗宏燕
象山大塘、晓塘是鱼米之乡,团子、麦糕等粉食特色点心很有名气,满大街都是推着小三轮的“大塘麦糕”的叫卖声,但我心里,最忘不了还是热气腾腾的团子。
象山大塘团子,咸团馅料有咸菜、萝卜等炒肉丝,甜团是以红豆沙为馅料。粳米粉和水作成了皮子,薄薄的皮子做成了窝,馅包进皮窝里,两边的皮捏弄,用手搓圆以收口。皮厚了薄了,干了湿了,馅子多了少了,都须拿捏好,需要带一点点巧劲,更得有一点点耐心。团的味道好坏主要在馅,肉丝、葱花、姜末、料酒、盐等添加比例全凭经验。我喜欢母亲炒的馅,香喷喷,油而不腻。夹起一个团子,一口咬下去,团皮软糯微韧、肉馅鲜美丰腴,唇齿生香,美味就会在舌尖上跳舞。
团是过年三十夜和正月十四夜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团团圆圆是团子文化的主题。是一年一度的大事。小时候过大年,每户人家忙忙碌碌,都会做很多团子,咸的、甜的都会有,弄得仪式感超强,老灶台拉着风箱,烧着干柴,充满了烟火气息。除夕前,母亲早早地起床,在家里忙碌起来,生起火,先把红豆煮烂了,用白纱布包起来,沥干水、捣糊做成豆沙,这是做甜团的。
萝卜是母亲早一大就从地里拔出来的,拿到院子里,从井里打上水,倒入大木盆子里,把萝卜洗干净。然后拿出刨子,刷刷刷地刨萝卜丝,要掌握用力的轻重,快慢的节奏。母亲很快把一篮子的萝卜刨成粗细均匀的萝卜丝。“咚咚咚”“刷刷刷”的厨房交响乐响起来了,伴着灶间里肉丝、萝卜的香味,将一旁的我一直诱惑到中午才把萝卜丝炒好。
午饭后,母亲把上午准备好的料理都端到八仙桌上,请来几位邻居一起做团。农村女人心灵手巧,大家围着桌子,说说笑笑,家长里短,双手翻飞不停,很快一个蒸笼格子、一个蒸笼格子的团子做好了。一只只香喷喷、白白嫩嫩的团,蒸熟、晾凉后就堆放在盘子里,想吃就在饭锅上蒸一下,平时想吃随时都能饱口福。
现在我们随时能在店里、摊位上买到团,大家很少在家里自己动手做,作为一种传统的过年过节的美食,它已经成为春节的一个符号,深深烙印在人们的心里头,团团圆圆,金玉满堂,吃一口团仿佛就重温了一次亲情团圆的温馨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