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丽敏
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一枝梅花,不仅芬芳在树枝,芬芳在花瓶,也芬芳在周燕静的画室里,她所用的茶桌、茶罐、茶杯垫等都画着梅花。当你走进画家周燕静位于象山县文联一楼的画室,就会被别样的芬芳包围,满鼻似有暗香袭来。
这位美丽的女画家正在一片古老的瓦片上画梅,只是那一低头的瞬间,数朵梅花,便从她的笔端绽放,顿时,灰黑的瓦片变得生机盎然。周燕静研习国画已经25年了,她的学画之路,也如这“凌寒独自开”的梅花一般,与众不同。
周燕静出生在大徐镇,从小就爱画画,家人发现了她的这一爱好,有心培养她。1997年,16岁的她被著名画家岳石尘收为关门弟子,她离开家乡和亲人,赴嘉兴桐乡跟随老师学画。岳老是画界著名的老寿星,当时,他已经97岁了,但身体康健,且一直活到102岁,百岁高龄依然每日作画。来到岳老的家中,一切都以岳老的作息为准,周燕静过上了与同龄人迥然不同的生活。每天早上5点至7点,周燕静都陪着岳老去喝茶,听岳老和茶友们聊天。周燕静还负责买菜,做一日三餐,并在岳老写字时磨墨,往往一磨就要一个小时。这些看似很平常的事,其实处处都是学问。聪明伶俐的周燕静,干活利索,一学就会。
岳石尘是岳飞的二十八世孙,又是文史家岳珂的后裔。在绘画题材上,岳老是一位多面手,山水、花鸟、人物兼善,尤长于画梅、画瓦雀,所作构图严谨,笔墨简练,清新秀逸,情趣盎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或被收藏。岳老在做画之余,尚能自学诗,他不从词章入手,而以口语入诗。难能可贵的是,岳老还能把诗情融入画中,使他笔下的花鸟画洋溢着浓郁的诗意情趣。
在岳老家里学画的4年多时间里,周燕静不光向老师学了画画,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了老师身上的文化涵养,还在家务劳动中培养了吃苦耐劳的品质。2001年,周燕静进入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深造,师从闵学林教授,后又去中央美术学院师从画家于光华进一步深造。她前后跟着两位老师学习本科、研究生的绘画课程,跟着老师外出写生,也跟着老师学习茶道、国学等方面的知识。
周燕静对画画的喜欢是融入到了骨子里的,冬画梅,夏画荷,春画桃花,秋画菊,在她的眼中,万物皆可入画,万物也皆可作“画纸”。她喜欢画竹子细细的叶,疏疏的节,将气节融入翠竹中;她也爱画展翅翱翔的鹰,将顽强不屈、奋勇向前的精神藏在苍鹰的翅膀里。衣服、鞋子、墙壁,各类生活用具,都是她作画的“纸”。她能刺绣,手中的绣花针也是她作画的“笔”。她会设计服装,当她拿着剪刀在一块布上裁剪时,那一刻,“剪刀”也成了她的“画笔”。在绘画的世界里,周燕静如同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已经将画画“玩”得炉火纯青了。
目前,周燕静在传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创新画法,将抽象动漫与中国画元素巧妙融合,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文创产品,让这些精美的物品好看又好用,让人们在使用这些精美物品的同时,感受到绘画艺术的美好。
看周燕静的作品,既有沉静之美,又有满满的活力,这动静兼具的特点,得益于她本身就是一个动静相宜之人。周燕静懂茶,也极会泡茶。泡茶是个繁琐的活,更注重细节,茶具选择、环境格调、茶叶多少、水温高低、时间把控等等都需要小心翼翼,精益求精。周燕静从17岁开始泡茶,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茶人高雅安静的性格。娴静如水是她坐在茶桌旁的样子,但她也有“动如脱兔”的另一面。除了画画,她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跳舞。只要跳起舞来,周燕静就像换了一个人,配合着音乐的节奏,她的每个细胞都会跳跃,这酣畅淋漓、动感十足的舞蹈,舞出她极强的爆发力。
这位时尚的女画家,每天戴半副耳环,每天戴不同的头巾,一颦一笑间,透着纯真可爱,可她作起画来,毫不怠惰。2006年,周燕静曾在宁波美术馆办过个人画展,目前,她已经新画了500幅作品,计划于后年再开一次个人画展,用作品为这个世界贡献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