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勤 通讯员 郑潇琳 欧艳
老年人口和婴幼儿照护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事关千家万户。“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发展普惠托育和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养老和托育服务如何实现有效供给?近年来,我县聚焦群众“老有康养”“幼有优育”需求,融合老年人“医康养”、婴幼儿“医育养”,着力延伸“老幼”健康守护线、“一老”健康长寿线和“一小”健康成长线,全力构建普惠、均衡、优质的养老托育健康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乡民生服务供给的数量和质量,持续擦亮健康底色。
今年5月,我县入选省级老年健康服务专项行动试点。截至8月底,5项老年健康服务试点内容中的口腔健康和营养不良风险评估提前超额完成,完成进度均居全省第三;认知功能评定和情感状态评估完成进度均居全省第五位。婴幼儿每千人托位数达4.01个,居宁波市各区(县、市)第二位。
明晰“路线图”
织牢“老幼”健康守护线
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对宏观层面的经济发展、中观层面的产业提升和微观层面的家庭福利改善大有裨益。围绕老百姓的美好生活愿景,我县重点聚焦城乡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有针对性地引导各地开展养老、托幼场景建设,通过深化医养融合、延伸普惠服务、加强人才培育等方式,把实事办到了“一老一小”的心坎上。
深化医养融合,建立“兜得住”体系。依托医养结合,制定“一老一小”优质服务提升行动专项工作方案,健全“预防、治疗、照护”全周期老年健康支撑体系,实现养老服务机构医疗服务城乡全覆盖。探索医育融合,以“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托育机构、婴幼儿照护驿站、家庭照护为主体,构建“四位一体”现代社区“一小”普惠服务体系,为婴幼儿家庭提供“儿童健康管理-预防接种-养育照护指导”一体化照护服务。
延伸普惠服务,营造“好养育”环境。推动老年友好型社会环境建设,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积极打造老年友好示范村(社区)和示范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扩大“家门口”普惠托育服务供给,依托县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构建县、镇乡(街道)、 村(社区)三级托育服务网络。成功创建国家级老年友好示范村(社区)1个、市级老年友好示范村(社区)2个、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0家;建成普惠托位2202个,在全大市范围内率先实现托育机构镇乡(街道)全覆盖。
加强人才培育,淬炼“精品化”队伍。开展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百千万”培训工程,建立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学历教育为依托的养老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大力推进以保育师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托育服务专业人才培训工程,健全托育机构健康指导员制度,将育婴员纳入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培训目录,已累计培训家庭照护者800人次、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师110人、育婴师和保育员580人次、家庭养育指导员255人。
架好“关爱桥”
延伸“一老”健康长寿线
现阶段,老年消费和老龄产业发展受供需失衡、市场发展不充分、行业社会化发展环境滞后等因素制约,存在老年人亟需的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老年消费多元化发展受限等问题,临终关怀服务就是其中一个。
当死亡不可避免,如何让患者有质量、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旅程?自2018年被定为浙江省安宁疗护试点以来,我县根据各镇乡(街道)经济、人口、文化、医疗等特征,结合不同人群需求,推出了社区居家型、医养签约型、精准特需型、基本专业型“四个类型”的安宁疗护服务,让200余名患者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享受到了温情关怀。
高塘岛乡的许大爷就是其中一名受益者。身患晚期肺癌,高昂的治疗费用,让家属放弃了治疗。但当了解到家门口的台胞医院医健集团高塘分院有个安宁疗护中心,可以为终末期患者提供安宁缓和医疗服务,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让许大爷住了进去。宽敞整洁的病房、专业耐心的护理、热情友善的服务,让许大爷及家属在身心和精神上及时得到了抚慰和支持,病痛有效减轻,对死亡的恐惧也逐渐纾解。
在癌症检出率越来越高的当下,勤体检、早发现、早治疗是健康长寿的关键。为提高老年人体检覆盖面,我县结合老年人健康体检和日常诊疗不断强化早期筛查,对视力功能、口腔健康、营养状况、认知功能、心理健康等方面开展早期筛查和健康干预,推进老年疾病预防关口前移。今年1至8月份,提供老年人健康服务专项综合评估和体检1.26万余人,建立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9.05万份,老年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6.1%;城乡社区规范化健康管理服务率达58.9%,居宁波市各区(县、市)第二位。
优化配套设施,提升医养便利服务。加强养老机构自身医疗卫生设施建设、与医疗机构签约合作,并根据不同养老场景提供便捷医疗服务。目前,全县老年医疗康复护理床位756张,每千名老人约5.3张;建成医养结合机构3家、康养联合体5个、智慧养老院1家,与医疗卫生机构签约养老服务机构57家,有6.3万老年人享受到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健全三级防治,拓展特殊暖心护理。实施“暖心巢”海岛老年人关爱行动,依托宁波云医院开展上门居家护理服务。开展老年人失智症防治市级试点,构建起县级中重度失智老年人集中照护、镇乡(街道)居家失智老年人早期干预、社区医生随访上门的三级防治网络。今年以来,共为居家老人上门提供医疗护理8811人次,开展失智症筛查12519余例、心理评估1500余例,约30%有心理问题的老年人通过干预得到改善。
筑牢“守护屏”
绘制“一小”健康成长线
去年底,我县启用“智慧妇幼”健康管理系统,用科技赋能优化妇幼健康智能化管理,建立起从婚前保健、孕前优生检查、孕期全程,到分娩后保健、0-6岁儿童数字化管理的全方位闭环模式,打造优孕、优生、优育、优托、优教一体服务链,实现婴育服务核心指标监测预警“一屏清”、掌上智办“一门通”、优质服务“一键达”。目前,已注册用户14468人,孕产妇保健管理率达97%,儿童保健覆盖率达96%,流动儿童保健管理率达91%。
据了解,该系统在用户完成注册后,会生成一个唯一身份识别二维码,形成个人“母子健康手册”,孕产妇每次检查只需亮码就能让医生查看全部就诊记录,而其子女每一次的健康体检结果也会同步录入。此外,系统会通过智能辅助诊断模块对用户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对高危孕产妇实施“绿、黄、橙、红、 紫”五色分级管理,对高危儿童实行ABC分级管理,“AI随访小助手”还会为每位孕产妇提供保姆式的产检提醒、发送报告异常通知,并按照需求精准推送相应的健康宣教知识。其间,产妇还可自行预约产后访视的时间地点,以及婴幼儿体检时间,贴心又人性化的服务,得到了使用者的一致好评。
优生优育,关键在产前。为降低“孕前-孕产”高危风险,我县整合婚前、孕前检查,加强产前筛查、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综合防治先天性心脏病、唐氏综合征等常见出生缺陷。建立孕产妇“五色”分级管理信息化体系,将孕妇建册、历次产检、自我监测数据与医院、妇保信息系统互通,做到妇幼高危风险动态评估、预警等闭环处置。截至目前,已将874个高危孕产妇、741个高危婴幼儿纳入电子化管理,孕产妇产前筛查率、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分别达到96.8%、99.9%。
当前,全社会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紧迫,针对托育服务供给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等问题,我县全力提升“校园-家庭”养育水平,积极构建T+3+3(1家婴幼儿实训基地+3家医疗卫生健康集团+家庭养育指导员、儿保医生、幼儿园老师3类人员)海岛“护讶儿”服务团队,开展婴幼儿照护进乡村活动80场次,为0-3岁婴幼儿家庭提供专业化养育指导9000余人次。建立“儿科专家+儿保医生+健康指导员+托幼机构”复合型服务团队,把健康体检、养育照护延伸至托育机构,已建成社园合作示范基地3家,将婴幼儿照护“医育养”融合落到了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