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万物渐丰。地处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的象山,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迅速而扎实,美丽而不张扬。
十年来,象山乘势而上,笃定前行,不舍昼夜、昂扬奋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骨架路网快速拓展,市政功能逐步完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城乡面貌的变迁,为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提供了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
大气魄拉开城市框架
天高云淡,晴空万里。宽阔笔直的城市主干道上车辆川流不息,一座座公园从“一枝独秀”到如今的“遍地开花”,舒展大气、错落有致的城市面貌成为象山对外宣传的新名片。如今的象山正以欣欣向荣之势跨步前进,站在城市制高点远望,路网密织,高楼林立,绿意环绕,山水辉映。十年巨变,尽收眼底。
在旧城区块,青草巷特色街区静静诉说着老象山的旧时光;在东谷湖区块,景区环境提升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成为重中之重;人民广场周边区块场地平整,未来“三场馆一中心”将在这里拔地而起,市域铁路建设与周边区域成片开发将一体化推进;大目湾区块重点推进项目引进和区块开发进度,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南方中心、大目湾智慧运动健康医疗等项目加快实施;松兰山入口区块周边环境进一步强化,全面展示亚运迎宾风采。
今日的象山,宛如大鹏展翅,在更广阔的的空间铺开全新的城市框架。
“二环四纵四横”的路网布局逐步构建。近年来,我县实施了环城西路(彭姆岭隧道至滨海大道)、政实路(来薰路至巨鹰路)、殷夫路(天安路至71省道)等新建道路项目;提升改造了天安路、巨鹰路(滨海大道以南)、靖南大街等一批道路;打通了来薰路、丹山路、梅溪路等一批“断头路”,通行效率进一步提高,市民出行进一步便捷,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促进城市开发建设向南拓展。
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深入推进。2014年8月19日,丹城至石浦城乡公交班线正式开通,标志着我县迈入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新时期。随着2016年14条海岛区域线路的开通,我县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全面完成,全县行政村的城乡公交通达率达100%,广大市民享受到了低票价、广联通的高品质出行服务。同时,宁波栎社国际机场象山航站楼和机场专线大巴正式启用,大站快线、定制公交、旅游专线等应运而生,城乡交通网络层次清晰、功能明确,城乡客运资源配置不断优化,运输服务品质持续提升。
大手笔完善基础设施
走在南大河滨水公园的步道上,一路可以看到八仙花、金鸡菊、大叶栀子花、月见草等30余个品种,步移景异之感油然而生。河道和生态护坡的荷花、睡莲、黄菖蒲、芦苇等品种绿化景观叠合,形成了沿线错落有致的别样风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谐的美好滨水环境,营造了人水和谐、自然共生的良好氛围。
2013年以来,我县以海为韵,以绿为脉,因地制宜建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城市绿道。据统计,我县中心城区现有各类绿道共计120公里,主要分布在东大河、南大河、松兰山沿海,多为道路、公园建设附属项目。其中,今年竣工的有2条,分别为环城绿道一期,总长度15公里;环象绿道亚帆路段改造提升,总长度9公里。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游园绿地少的问题,我县以创建园林城市为契机,深入开展城市绿化提升工程。十年来,我县新建成公园5个,分别为塔山公园、海山公园、南大河滨水公园、殷夫公园、丹凤公园和大目湾中心绿地。如今,凤跃山公园、东谷湖公园二期、王寺山公园、丹阳公园、兴盛公园正在积极推进前期工作。
公园步步成景,城市“绿肺”多多益善。截至目前,我县公园绿地面积达335.63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5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36.31%、城市绿化覆盖率39.89%,“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已成为我县城区绿化建设的真实写照。
要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象山,必须做好普惠性、基础性民生建设,特别是要补齐民生短板,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老旧小区次第焕新。近十年来,我县相继投入6890万元,对30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总建筑面积131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1万余户,见证了小区从“破而旧”到“优而美”的华丽蜕变。目前,丹静苑、金秋小区、瀛洲小区等5个改造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中,2023-2025年我县继续推进剩余未改造的20个老旧小区改造,形成更多老旧小区改造“象山经验”,让居民住得舒心、安全、有品质,为区域发展注入更多新动力。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十年间,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13年的28平方公里增至38.19平方公里,建成区道路总长增至434.26公里;道路面积增至724.9万平方米;建成区路网密度增至12.71公里;雨水管网增至220.25公里。实施功能性基础照明改造工程,城市道路装灯率已达100%,亮灯率99%以上,设施完好率95%以上。
精细化提升城市品质
城市之美,在于精致;城市管理,在于精细。十年间,象山强化品质管理理念,像“绣花”一样推动城市面貌提档升级,城市运转提质增效,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增强。
增颜值,内外兼修提升城市公共空间。深入实施“4+4+4”城市品质提升工程,西溪路(象山港路至亚帆道路)、靖南大街(巨鹰路至东谷路段)、新华路(靖南大街至丹峰路段)等24个路域环境整治项目,成为城市品质提升的缩影。夜景灯光改造提升工程,利用灯光将城市元素加以重塑,打造了一张独属于象山的特色夜景名片。
提品质,“住有宜居”打造幸福标杆。城市因提质而靓,生活因提质而美。满足人民群众对居住品质提升的迫切需求,一直是县委、县政府的重点工作。近年来,我县房地产业健康平稳发展,市场规模上了一个新台阶。数据显示,10年来,我县房地产投资达498亿元,仅“十三五”期间就有123个楼盘交付,商品房新批准预售面积达600万平方米,新建商品房累计成交579万平方米。林立的高楼优化了城市天际线,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极大改善了市民的生活环境。
强管理,严查严管攻克市容“顽疾”。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以群众反映较大的步行街商区、丹爵线、丹南路沿线等重点区域为突破口,持续发起占道经营、人行道违停、垃圾乱倾倒、不文明养犬等市容市貌专项整治行动;针对市容环境“脏乱差”,全面启动“日扫夜洗”精细化保洁作业模式,中心城区道路机扫率达75%。
解民忧,“智慧城管”赋能新时代城市管理。充分发挥智慧城管平台优势,运用数字信息化手段,快速有效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不断强化“人防+技防”全程管控能力,为新时代城市建设管理增添动能。
新的蓝图鼓舞人心,新的使命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象山将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情,振奋“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启动新一轮城市建设,在建设现代化滨海花园城市的道路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