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塔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8月16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新闻网 | 返回首页|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象山人文
东门岛上天后宫
东门天后宫供奉的妈祖娘娘
东门岛天后宫 吴伟峰/摄

  陈斌国 

  石浦镇东门岛天后宫坐落于冠鸡山南麓,在东门渔业码头边有条老直街,红石板铺地,老上门、老道地分布两旁,由南而北步行约300米,就见一座古色古香、雕饰华美的庙宇——天后宫。

  宁波妈祖第一庙

  天后宫又称天妃宫、妈祖庙,山门外墙壁上贴着几块黑色大理石小方板,内容展示东门天后宫列为县、市、省文物保护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渔民开洋、谢洋节)。一座小庙获得如此级别头衔,恐怕县内没有第二家。

  2022年9月的一天,笔者造访东门天后宫,上台阶有个小平台,山门内外地面红石板磨损粗糙,破碎细裂,足见庙宇建筑年代久远。山门上方挂着“天后宫”三个烫金大字,金框镶衬,醒目庄严。走进四合院,中间戏台,两边厢楼,正大殿5开间,进深约10米,撑柱粗直,串梁接驳,连成一体。仰观雕梁画栋,彩绘细镂,造型别致。站天井见戏台,藻井盘旋,斗拱叠涩,雕饰着各种神兽、花鸟、人物,古朴典雅,栩栩如生。再看殿顶、楼顶,硬山歇山式,盘龙坐狮,翘檐尖角,龙戏火珠,联珠宝瓶,极富艺术匠心和魅力。

  笔者在庙内碰到象山妈祖文化联谊会会长韩素莲,她正与人商量举办开渔祭祀活动。韩会长快人快语:“别看天后宫场地狭窄,设施老化,所有建筑原汁原味,明清模样。”说着她带到戏台后背山门楼,正梁写着“大清嘉庆廿十四年重修”字样。

  天后宫重建于清中期,始建于何时,韩会长说应该更早。妈祖传说起源于福建,东门、石浦渔民大多祖籍闽地,妈祖神像随移民北传。当地有句顺口溜“新石浦,老东门”,东门背山面海,锚地顺直,是福建移民最早落脚点。有关史料记载,南宋时妈祖庙宇已在浙东沿海出现,推测东门天后宫始建也在同时期,起先小庙庵,后逐步扩建成四合院。那时沿海各地妈祖庙宇遍地开花,多达200多座,象山也有五六座。后因战乱、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目前东门天后宫是宁波市保存最完好、整修最精美的妈祖文化旧址。

  “天后宫能保存,办学校起保护。”民国14年(1925)天后宫开办东门小学,一直延续到1986年迁出,长达60余年。今年73岁的韩素莲,土生土长东门人,小学6年在天后宫度过。她说,那时菩萨已搬走,戏台也拆掉,两厢楼、山门楼作教室,5间大殿作会场,庙东有操场,开设1—6年级,学生200多人。学校设施年年修补,经常教育爱护公物,一砖一石不能乱动。

  天后宫收回后,殿屋框架基本完整,开始恢复一年一度庙会活动,三月廿三开洋节,六月廿三谢洋节,后增加中秋开渔节。见庙宇年久失修,柱脚霉烂,丁爵连、韩素莲等爱心人士四处奔走,多方筹资,着手重建,坚持修旧如旧,悉心打磨。经过近10年持续施工,终于复原古庙恢弘,还在庙后复建3间观音阁。目前天后宫占地3亩,建筑面积达到1280平方米。

  庙联蕴含真善美

  “生于庶民益于贫民恩披黎民,出于湄洲功于九州惠播神州”“岛以妈祖秀一港澄明映日月,人因天妃福万民款洽辉春秋”。这是天后宫山门外、内柱联,词句对称工整,读来琅琅上口,内容积极向上,大气正气,情景交融,令人耳目一新。

  漫步天后宫,从山门到大殿,从地柱到梁栋,随处可见一幅幅烫金楹联、一块块大匾额,字数有长有短,书体或隶行或颜柳,形式多样大放异彩,俨然是书法长廊。仔细品读联句含意,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虚实结合,推陈出新,与有些庙宇柱联渲染法力无边、兜售招财进宝、苦叹人士渺茫等不同,天后宫楹联传播真善美,弘扬正能量,句句接地气,字字通人心。

  “这有丁老师一份功德”,韩素莲称赞道。丁老师叫丁爵连(1941—2019),东门人,退休后致力家乡历史文化探究,通过多年走访调查,搜集整理,先后编撰成《象山东门岛志略》《象山妈祖文化述略》《中国渔业第一村》等,还主动牵头整修天后宫、复建东门灯塔等项目,成了当地乡土文化专家和社会公益达人。

  韩素莲说,天后宫历代多次修缮,记录下多幅楹联诗句,20年前重修时,丁老师认为天后宫升格为省市及国家级文保单位,应当因势利导,在文化建庙上动脑筋,有作为,做出大庙样子。他邀请县内外专家参观东门岛,探讨妈祖文化真谛,琢磨推敲留存联句,剔除封建迷信,吸收艺术精华,弹奏新时代主旋律,精心创作励志砺心、文明健康、乐观向上的新楹联,使天后宫成为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殿堂、精神家园。

  后大殿是天后宫匾额、柱联最集中的地方。上有民国留存的悬匾,如“灵昭海国”“千秋遗迹”“百世蒙庥”等,最引人注目的是外梁上一块新匾“威震四海”,落款“台东富冈神庙管理委员会”。原来是2008年台湾渔民同胞特意赠送的。

  再看殿中其他楹联,“聪颖睿智贞身自强美德实至天,力效公益扶弱赈民仪堪称后”“胆略超凡平险消灾恩泽渔舟,知书达礼行善济世光耀海洲”……既讴歌妈祖大义薄云天,又赞美集智慧、文秀于一身,还在联后嵌入“天后”两字,巧妙精到,笔触独具,观之凛然激昂,敬佩有加,振奋提气。

  海峡两岸一线牵

  在东门天后宫往东1公里东门头山坡上,有一座10年前由台湾台东县富冈新村与石浦渔民共建的海神庙,供奉妈祖娘娘和如意娘娘,每年农历七月初六,两岸渔民借此相聚,续叙乡情。近两年因受疫情影响,台湾富冈渔民遂委托镇海台商朋友前来拜祭。一座海神庙,寄寓着渔民兄弟企望平安、期盼丰收的美好愿望,维系着两岸渔民骨肉深情和精神纽带。

  妈祖与如意娘娘,均为海上渔民保护神。相传福建湄洲有位林姓少女,整日惦记出海捕捞的父亲,见傍晚未归,就提着灯笼伫立海岬,为父亲乡亲指明方向。一次巨浪突起,不慎卷入大海,再也不见那盏明亮灯笼。渔民感其孝道善良,建庙塑像祭祀,祈求出海安全,后逐步传播到沿海各地。妈祖登境,佑护海航,四方受恩,宋代赐名天妃,清朝加封天后,妈祖成为万民敬仰的海上守护神。无独有偶,妈祖添伴。清晚期间部分石浦贫苦渔民迁居东南外海渔山岛,在山坡修建一座供奉妈祖海神庙。那年有位渔民出海未归,其女心急如焚,得知渔场方向,抱起一块木头,毅然跳海救父。不久海上漂来那块木头,不见姑娘人影。乡亲们为其感伤,将这块木头精雕成女子模样,请进海神庙,尊为如意娘娘,视为妈祖结拜姊妹。

  1955年盘踞在渔山岛的国民党残军迫于解放大军强大压力,决定放弃撤离,临走时强令岛上居民全部迁台。渔民被迫无奈,背井离乡,含泪带走妈祖、如意神像,落户台东富冈新村后新建一座娘娘庙,此地亦称小石浦。

  同胞手足情,海峡隔不住。50年后,台东富冈新村渔民柯位林与儿子柯受雄、柯受良等回到阔别多年的大陆,凭吊渔山岛故乡,拜祭东门天后宫,两地两庙建立了联系。2007年、2008年台湾富冈乡亲先后伴护如意娘娘神像,来到石浦省亲,加盟开渔节巡游,并邀请抬进东门天后宫,两神相会,众人欣慰,皆大欢喜,一时在海峡两岸传为美谈。

  2008年后,韩素莲等石浦、东门乡亲两次组团台湾游,在台东富冈村探访时,当地石浦老乡亲热忱款待,倾吐衷肠,依依不舍。当时大家有个共同心愿,要让妈祖、如意永远亲聚,便于共祭。由于天后宫场地拥挤,双方商议选址东门头北山坡,集资建造海神庙,正面朝向台湾方向,并定七月初六为庙会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塔山
   第04版:天下
东门岛上天后宫
官山村道记忆
象山县2023年第二批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项目公示
责任更优,覆盖更广,赔偿更多,“天一甬宁保”更好!
象山县2023年第二批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项目安排表
今日象山塔山03东门岛上天后宫 2023-08-16 2 2023年08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