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万象山海·休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7月11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新闻网 | 返回首页|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花港村:四周皆水万家连

  特约记者 陈斌国

  “四周皆水万家连,山低不碍浮云散。一道长坝锁蛟龙,沧海桑田袅炊烟。”这是古人描写定塘镇大泥塘(大塘岛)自然风光的诗歌。

  大塘岛九大村,花港村居中心。从定塘镇区马漕线西行两公里,至中站转南数百米就见前港后海、一马平川的花港村。村干部介绍:花港平洋村,2004年由大花港、小花港(前蒋家)、后蒋家合并而成,现有600余户、2000人,为定塘镇第二大村。

  和谐共建新农村

  花港住宅区分布穿岛公路旁,沿路植树种草,绿荫夹道。过村办公楼(原小学)有处十字路口,公路往南到宁波站、叶口山,村内主路贯穿前蒋、后蒋,长约1600米,宽5至6米。路旁建有多座休闲小公园、停车场、老年活动室。随处可见四面凌风的多角亭、嵌铺鹅卵石的盘桓小径、草坪地上竖立着各式健身器材。几座凉亭旁立有大理石刻碑,记载着爱心人士捐建金额。据了解,花港村集体经济薄弱,过去村里造桥铺路、修盖文化礼堂、老协办酒场等公共项目,大部分资金来自群众集资。

  花江坐落村北首,东通大塘港,西接岳井洋,长约两公里、宽10—20米,为花港村母亲河。古时海闸渗漏,河水咸淡混杂,饵料丰富,鱼虾成群,故名虾江,后谐音为花港,村以河名。

  大塘港距村仅百米,村东主路直通港岸。港内水势浩淼,碧波荡漾。环港步道延伸,绿树成荫,这里经常举办自行车、徒步游等体育赛事。高温酷暑天,站在港岸林荫下,凉风习习,让人惬意。岳井洋位居村西一千米外,沿路田野橘林成片,树枝结满青果。拦海大堤南北蜿蜒,犹如雄伟长城卫护着塘内安全。外望洋面,多艘大轮停泊岸边,中心航道船只来往,对岸长街、岳井清晰可见。

  花港小区坐落村东公路边,主路两旁分列着6排淡黄色整齐楼幢,各户门前连着5米宽支路。楼前庭园矮栅围栏,栽花种草,宽敞雅致。徜徉小区角角落落,不见一根电线竿、一条悬挂线。老支书蒋良亿笑着说:“这是2010—2013年旧村改造的成果。”花港早期住户分散零落,水、电、路改建困难。在县镇领导支持下,村里规划兴建新村小区。统一征地48亩,统一设计单体、连体别墅、楼幢套房,共100户。确定不同造价后,由无房户、缺房户、拆迁户自行选择,集中统建,五线入地,设施齐全。住宅从建到管平稳有序,据说为县内农村小区开发成功范例。

  勤劳铺就致富路

  花港3村落,呈“品”字状。走进西北——蒋家,看到一座老门,墙体由石板碎片浆砌堆叠。左右厢房已拆建,两间堂前尚在,杉木廊柱,厚实板壁,榫铆连梁,屋脊善兽雕筑,颇有宏阔气势。村老人告诉:这是先辈一点一滴汗水构筑。先人初迁时白手起家,搭草棚屋,挖咸碱地,走烂泥路,喝番薯糊。经过几代奋斗积蓄,才在民国建造一座三合院。那时木料用粮食海产品交换,石板片从宁海道士岩矿捡拾船载过洋,瓦片砖头自我做坯烧制。花港平洋没有山林,烧饭、烧窑柴禾都到岛外运来。在蒋善尧的记忆里,祖辈、父辈每天起早贪黑干活,连大年初一也舍不得休息。

  在前蒋家,原也有一座三合院,还是石板铺地,楼房基础,那是蒋氏第4代蒋人雷(1886—1956)亲建,79岁的裔孙蒋小玉说起祖父创业精神,竖起大拇指。蒋人雷头脑聪明,自幼好学。民国初到上海学习洋务技术。他利用家财购置国外机械设备,先后在大泥塘顾家、定山、田洋湖等地开办加工厂。以柴爿燃料为动力,从事轧米、轧棉花、被面印花等生意,这是定山近代机械加工第一家,取代了传统碾子舂米、手工剥棉、粗制印花的工艺。

  花港村以蒋氏为主姓,还有鲍、陈、俞姓等,先辈均在清嘉庆时迁徙至此。那时大泥塘荒草滩,人们挖河开沟,灌溉拔淡,修筑延伸道路,一年到头忙碌田头。民国、解放初,人口不断增加,村民合力围垦大塘港滩、岳井洋涂,后又参与围堵大塘港。百余年间,全村耕地面积几乎扩大一倍。汗水不负勤劳人,在缺粮年代,花港人基本能吃饱;年终分红,每工八九角,高出其他村许多。改革开放后,花港人勤劳节俭初心不变,外出打工、开店、办厂,近些年开设多家直销网点;在家村民纷纷改种柑橘,挖塘养殖、引种优质水稻,村内没有一个劳动力吃闲饭。花港地势平坦,河道纵横,水源丰富,有利农业生卒。目前全村种有柑橘1200亩,其中大棚红美人200亩。

  近些年,大塘麦糕名声鹊起,花港村就有4家点心店,有的还开到了石浦、丹城。2012年,村民王银芬、周月安妯娌在定塘菜场边开办“姐妹点心”。两家人每天凌晨两三点动手拌粉、加料、碾轧、切揉、蒸烧。案板上摆满糖麦糕、淡麦糕、菁麦糕、豆沙包、大馒头,品种十几种。同样大塘麦糕,姐妹店巧配酵料、掌控火候,出笼糕点软韧香口,赢得众多回头客。今年五月廿七(7月2日)传统红庙节,两家雇工十几人,加班加点,每天用粉1000余斤,糕品供不应求,成为当地销量最大的点心店。

  科技赋能时代,花港人涌现出一批新型创业者。蒋善会、蒋善行大学毕业后,瞄准市场行情,敢试敢拼敢闯,分别在杭州等地开办化工厂和环保设备公司,目前形成一定产销规模。蒋宗普、蒋良权兄弟初养蛋鸡、转型升级时遇到融资、防疫、技术等棘手难题。他们没有气馁,精打细算,材料采购、基建施工、加工销售亲力亲为,一丝不苟,自我化解道道风险难关。如今蒋宗普鱼虾饲料厂实现全程智能化,日产精饲料200吨,源源不断畅销全国各地。蒋良权养鸡场安装全自动现代化设施,饲养成鸡15万只,日产鲜蛋八九吨,近销宁波、三门等菜场,现占宁海鸡蛋供应量一半,象山市场三分之一,成为县内养鸡第一家。

  勤学结出成才果

  花港村蒋氏祖籍丹城(丹东街道)蒋家村,因清代分批迁住,分后蒋家(西)、前蒋家(东)。近来族人采编《蒋氏宗谱》,调查发现,村内户籍蒋氏91户,249人,其中大中专学生68人,占全村莘莘学子80%多,有的还进浙江大学、上海交大等名校。无独有偶,村上鲍姓也是文风氤氲,先后走出10多名大学生,有位子弟考进清华大学,留学美国。走访花港村内,常听到贫寒苦学、虚心求教、父子登科、兄妹摘冠等感人故事,“状元之村”远近扬名。

  偏僻海岛村,为何人才济济,村民都夸3位老先生功不可没。1949年初,蒋学礼(1925—1997)与族侄蒋善文(1932—2003)、表兄鲍星光就读宁波效实中学。当时江南局势动荡,学校已经停课。3位同乡经老师、朋友劝导:乱世择业,教书为稳。于是结伴返回家乡,在大塘岛开办小学。解放后,蒋学礼当过定山小学教导主任;蒋善文任过中楼、晓塘、金星等小学校长。

  教书育人,熏陶出家乡浓厚的好学氛围。在花港村,人们聊天说得最多的不是谁家赚钱多,楼房新,而是比谁家状元多,谁家子弟进名校。学生有出息,教师受人敬。这些年,花港村考进高等学府子弟中,报考师范类的有10多人。蒋学礼与子孙辈有5人选择教师职业,蒋善文家庭4人从教,鲍星光执教到退休,蒋善通父女仨乐站三尺讲台。他们坚守乡村小学,终生无怨无悔,被人们赞誉为“教师世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万象山海·旅游
   第04版:万象山海·休闲
花港村:四周皆水万家连
姐妹湖
象山县人力资源市场7·10信息汇总
今日象山万象山海·休闲04花港村:四周皆水万家连 2024-07-11 2 2024年07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