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建立上规升级培育库,深化行业运行监测分析;完善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创新金融服务和规范清减涉企收费双管齐下;因地制宜布局各类创业基地以及镇乡工业集聚区,搭建小微企业发展平台
……
我县牢牢把握政策引领、监测运行、帮企解困三大抓手,鼓励和引导小微企业走转型创新之路,逐步形成大小企业齐头并进、千军万马闯市场的良好格局,被评为省创新服务中小微企业先进单位。县经信局局长周良虹认为,“小微企业是县域经济的特色和活力所在,是劳动就业的主要渠道,如何做到服务更贴心、扶持更给力,是对经信部门的一大考验”。
在原有规模企业数据库的基础上,我县率先建立工业企业培育和上规升级信息库,选择580家500万元以上的规下企业进入全县小微企业培育库,圈定其中168家作为年度重点培育对象。同时,建立以相关部门和各镇乡(街道)为平台的经济运行监测分析体系,把全县1013家小微企业纳入监测对象,形成每月有简讯、季度有总结的预警预报制度。截至目前,在省小微企业培育监测平台的数据报送通报中,我县一直保持企业入库目标完成率、报送率、准确率居全宁波市第一位。
通过监测平台,经信部门全面准确掌握各行业运行态势,重点跟踪监测企业订单、用电、用工、出口、资金等情况。定期召开系统内经济运行分析会,并从临港、针织、输变电、模具、汽配、船舶、新能源等重点产业、行业中选择典型企业负责人参会,分析问题,通报运行情况。
小微企业的家底摸清了,扶持、推动其转型升级的对策才有针对性,才不会越俎代庖、隔靴抓痒。我县不断完善小微企业政策体系,在市财政相关奖励的基础上,确定对培育库中列入年度计划、符合产业导向,并在当年首次实现上规的工业小微企业给予5万元奖励,并在减负增效、人才引进、优化环境、管理创新等方面给予小微企业更多优惠与便利。
针对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资金难题,县财政从2012年起3年内每年统筹安排1000万元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信用担保等。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增加县担保公司注册资本,担保公司风险补偿资金给予足额配套补助,提供2亿元担保责任余额,专项用于“小升规”企业及初创型企业融资担保。还安排7000万元作为企业应急转贷资金,运作一年多来,累计为138家中小微企业发放借款342笔,转贷金额达15.08亿元。
同时,我县积极落实国家、省市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系列政策,规范清减涉企收费。2012年度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74户,约48万元;水利基金减免277户,共954万元。2013年房产税减免32户,共1077万元;土地使用税减免48户,共778万元。
据悉,目前全县拥有注册登记且有纳税记录的工业企业3514家,其中销售2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有3111家,占总数的88.5%。2013年,这些小微企业实现产值264.2亿元,在社会工业总产值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强化改革创新 加快两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