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青灰釉面外墙,咖啡色气派大门。78岁的朱佩俊老人每次都能在自家小洋楼前站个许久,他们说:“怎么也看不够。”他和老伴做梦也没想到,到了晚年,还能住进宽敞明亮的别墅。
2010年8月,贤庠镇海墩村通过腾笼换鸟和梳理式改造,统一规划出一块土地,为村里拆建户、无房户、缺房户造别墅。朱佩俊老人是贤庠解放后的第一个大学生,1956年便因读书原因定居上海,但村里的老房子一直都在,此次梳理式改造,老人的房子被列在内。
2012年10月,朱佩俊和老伴搬进别墅。三层的小洋楼共有九个房间,从地板到空调,装修材料都是从上海运过来,每一处的装修细节老夫妻俩都动足了脑筋。由于当时朱佩俊老人还在上海工作,所以夫妻俩只能趁休息时间回象山。宽敞的别墅较之上海70平方米的小房子,已经让夫妻俩有了上天般的喜悦,加之乡下清新的空气和透骨新鲜的小海鲜,更让他们觉得乡下的生活妙不可言。开始一个月回来一趟,到后来,只要有空就往回跑,老人过起了时髦的“双城生活”。
听说老夫妻俩在老家造了别墅,上海的邻居、朋友都嚷着要来参观。朱佩俊老人扳了扳手指,估算到:“至少来了100多人了,每天都有人打电话说要来玩,过来的没有不说象山好的。”这两天,老两口又带着七八个上海人来象山,住别墅,吃海鲜,不亦乐乎。“现在几天不回来,心里就空荡荡的难受,托新农村建设的福,如今乡下弄得跟城里一样好,惬意足类!”朱佩俊老人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