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男人干农业已司空见惯时,她们“巾帼不让须眉”,勇敢地走出家门,在黑土地上摸爬滚打,开创事业。在困难面前,她们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坚强地面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重担,靠自己的双手改变生活。介于女性感情丰富的天性,她们干农业的过程会比男人体会到更多的悲欢。让我们走进我县两位在农业战线上打拼的美丽女性,感受她们创业路上的喜怒哀乐。
怀一颗感恩心
沿着黄避岙乡兵营村的村道走,走着走着,一幢粉红色的楼房会进入你的视线。这幢名为“阿素农家乐”的粉楼,房前屋后种满各种蔬菜以及果树,一群母鸡在果树下散步。房子面朝大海,屋后是一大片水塘,一群鸭子在水塘中悠游。水面上还有一艘小船,船上的一位男人正在水塘里巡逻。岸边,一位面容姣好、扎着马尾辫的女人扯着嗓子问男人:“咱们的虾多大了?”
这位女人名叫王根素,通常人家都亲切地叫她“阿素”。阿素不光拥有一家农家乐,经营吃饭、住宿、会务接待等业务,还拥有320亩养殖塘,在塘里养虾、鱼和鸭子。此外,她有20亩种植园,种了几十个品种的果树,养了一大群鸡,并种了一些蔬菜。有时,阿素坐在自己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环顾室内外的一切,恍若来到梦境,她会问自己:“这一切都是真的吗?这些房子和养殖塘都是我的吗?”从一个农村家庭主妇到一位叱咤风云的农场主,阿素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历程。
丈夫在外当司机,阿素在家做家务,本以为,这样简单平淡的日子可以过上一辈子,但1998年丈夫开车时发生的一个小事故改变了阿素的人生轨迹。有一天,丈夫回到家中,惊魂未定,他向阿素描述了刚才开车途中差点撞了一个人的险状,说自己当时吓得差点丢了魂。阿素听了丈夫的描述,也觉得后怕。她对丈夫说:“开车不安全,咱们找点别的事情做吧。”
丈夫放弃了开车,走上水产养殖之路。由于丈夫缺少养殖经验,又是文盲,搞养殖摸不着门道。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阿素急了,她要和丈夫一起奋斗。起初,他们的养殖塘面积为60亩,年复一年的亏空让阿素陷入绝望之中,还贷款的日子到了,欠银行的钱一天也不能拖延,本钱都折了,上哪里去筹钱还款?当时,黄避岙乡分管农业的副乡长找到阿素,劝她不要灰心,并把自家打算用来造房子的12万元钱借给阿素。阿素说:“我与你非亲非故,别借给我钱,现在已是年底,过了春节,我也变不出钱来。”这位副乡长笑着说:“拿着吧,毕竟,我出去借钱比你容易些。”阿素手捧这笔钱,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政府领导这么关心我,我要好好干!”阿素暗下决心。接下来的日子里,阿素一直琢磨着,希望早日还掉欠那位副乡长的钱,可天不遂人愿,想多赚一点,偏偏每年都亏,连着亏了七八年,债务升至40万元。“不养虾,我还能干什么?继续养,兴许明年就翻身了,我不能叫政府领导失望啊!”阿素总是这样对自己说。
没钱的日子,真难熬。阿素说,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就算笑起来,她都带着哭腔。一次,阿素到邻居家喝喜酒,想送上100元的“份子”钱,摸摸自己的口袋,空空的,她坐在饭桌边,纠结着:这100元钱向谁借呢?要是人家不愿意借给我,那多难为情啊。因为经济窘迫,阿素经常难以入眠,躺着床上默默流眼泪。但她很少跟丈夫倾诉,什么苦都一个人承担。“因为他不识字,到银行申请贷款都是我去的。痛苦的事情跟他说只会增添他的烦恼,我不想他也像我一样背上沉重的心事。”阿素说。
养虾养到第9年,阿素终于翻身了,她的养殖塘扩展到200亩。在养殖塘旁边,她搞起了农家乐,为游客提供钓鱼、吃饭等服务,她的债也一年年减少。
本以为苦难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却不料想,2012年的“海葵”强台风,让她再次陷入困境。阿素眼睁睁看着强台风将她的320亩虾塘全部摧毁,她站在风雨中流了一夜的眼泪。县委的一位领导打来电话,问阿素损失大不大,阿素在电话中强忍住眼泪,说:“损失蛮大的。”这位领导问她要不要政府补助,阿素回答:“不需要,钱是靠人赚的。”说出这句话后,连阿素自己都感到惊讶,她悄声问自己:“竟然不要政府补助,你是不是很傻?”
“傻人有傻福”,2013年,阿素的养殖业发展得很好,虾高产高价旺销,把2012年的损失基本补回来了。
“现在,我的日子算是安稳下来了,事业已经良性循环,压力没了,我永远感谢曾经帮过我的人。”阿素的眼角眉梢都带着笑意,她的笑容是从内心发出来的。
圆一个浪漫梦
在青山绿水之间,和一群小动物一起,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是傅雪芬一直向往的生活。退休后,她从宁波市区来到我县墙头镇大溪蒋村,准备在这里安家。一直喜欢小动物的傅雪芬养了一条狗和一只猫,再养点什么呢?她琢磨着。
经上网查询,傅雪芬决定养孔雀,想起一只只绿孔雀在阳光下舞蹈,那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啊!况且,有经济头脑的傅雪芬算了一笔账,她相信养孔雀能赚钱。
养孔雀,听上去是一件挺浪漫的事,做起来却步步艰难。没有养殖经验,一切都在摸索中进行。好不容易把一只只孔雀养起来了,这才知道,一只孔雀要养3年才能出售,这3年内,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傅雪芬又开始动脑筋了,她得养点别的,填补养孔雀的亏空。她决定养鸡。
如何养鸡?傅雪芬整整摸索了两年。她什么事都亲力亲为,从小鸡苗到家的那一天起,就精心养育。一个月内的鸡最难伺候,冷了马上开暖灯,热了打开窗子让它们透透气,半夜还得起来给小鸡添料添水。小鸡睡觉了,傅雪芬还要不时把它们分开,以免它们叠压在一起。
一个月以后,小鸡们开始互相啄来啄去,只要谁长毛速度稍慢些,尾巴上还露出红红的肉,别的小鸡看到了就一嘴子上去给啄出血来。被欺侮的小鸡哀叫着逃跑,一旁围观的小鸡看到会很兴奋,大家追着那只小鸡,你一嘴我一嘴地啄个不停,那只小鸡就会被啄死。“有时一天就被啄死好几只呢。”傅雪芬说。在捡死去的小鸡时,她心痛不已,并气愤地说:“真恨不得给每一只小鸡都戴一副墨镜,让它们无法看清彼此的屁股。”
等到鸡毛长全了,小鸡该移到大棚里去住了。到了大棚里,这些小家伙要学的第一件本领就是跳高,晚上,它们必须跳到架子上去睡觉。为了教这些小家伙跳高,傅雪芬特意抓了几只老母鸡进去,让它们当教练,领着小鸡跳到架子上。而傅雪芬这个总教练也一刻没有闲着,她要帮助那些暂时无法掌握跳高技术的小鸡上架,不一会儿就累得直不起腰来。
在摸索养鸡的过程中,尽管十分劳累,却也让傅雪芬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她决定把主要精力放在养鸡上,承包了一大片废弃的桔园,在桔树下养了1500只产蛋鸡和1500只菜鸡。她养的鸡喝的是山上流下来的泉水,吃的是自己种的玉米、番薯、南瓜、萝卜,白天活动在坡地林间,晚上睡在漂亮的竹棚里。
傅雪芬出售的鸡肉、鸡蛋品质佳,很受市场欢迎,但令人伤心的事出其不意地发生了。一场瘟疫在鸡场流行开来,见一只只鸡无精打采的表情,她竭尽全力挽救,给它们打针、吃药,可一点儿效果都没有。看到发病的鸡“咕咕咕”惨叫几声,就扑倒在地上,她心急如焚。一天早晨,傅雪芬忐忑不安地走进鸡棚,眼前的惨状让她心碎,她辛辛苦苦养大的鸡一夜之间死了一半。既然这场灾难已经无法避免,傅雪芬当机立断:将所有活鸡扑杀!
她请来了工人,当工人在扑杀活鸡时,她不忍观看,躲到一边。眼泪,从她的眼眶里汹涌而出。
等到工人扑杀了鸡,并将鸡全部埋葬后,傅雪芬站在空荡荡的鸡场里,神情恍惚。这时,她听到熟悉的鸡叫声,回过头来一看,有几只生命力强的鸡逃过了这一难,她数了数,一共8只——1只公鸡和7只母鸡。原本热热闹闹的鸡场,现在仅剩8只!面对这8只幸存鸡,她的眼泪,再次夺眶而出。
正在傅雪芬伤心之时,传来一个好消息,有一位养鸡户想改行,打算将手头的一批放养鸡低价出售,傅雪芬出手买下了。自从有了这次惨痛的教训,傅雪芬养鸡更加小心了,她在增强鸡的体质上狠下功夫。这一批鸡给傅雪芬带来了好运,那一年,鸡蛋价格高,而且销路特别好。不久,傅雪芬又拥有了3000只鸡。
只要鸡和蛋的品质好,傅雪芬就不愁销路,哪怕在“禽流感”这种敏感时期,她家的鸡和蛋都是市场的宠儿,因为吃惯了好东西的老顾客们信任她。
经过6年的努力,现在,傅雪芬实现了她的梦想,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她会带着她的宠物狗“小脑袋”和宠物猫“花花”一起去看孔雀跳舞,再去看公鸡和母鸡在树林里谈情说爱,傅雪芬的笑容是如此灿烂!
中国梦·我的梦
王根素:“在创业过程中,我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没有大家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失败了,我感恩;成功了,我更感恩。相信明天会更好!”
傅雪芬:“做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并把它做好。做事业无关性别,也无关年龄,但需要强大的内心。一个人最值得依靠的力量来自内心,敢想还得敢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