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董爱民 实习生 虞芊芊
本报讯 西周镇官山村有“六月六,晒宗谱”的习俗。7月21日上午,该村82岁的朱福明老人和子侄们又忙碌起来,赶趁伏天最火辣的阳光将《官山朱氏宗谱》从宗祠保险柜里拿出来晾晒,以防虫蛀霉变。
官山村共有村民近2000人,95%为朱姓。《官山朱氏宗谱》记载,南宋理学家朱熹(1130~1200年)的父亲朱松,共有三个儿子,后裔分迁浙闽,其中朱松的第五代孙道佩,在元朝元统(1333年)年授职巡街典史,升户部主事,迁居象邑关山,被称为“官山始祖”,至今已传22代。
“我们现在晾晒的宗谱是2010年重修的,原谱在县档案馆保存。”朱福明介绍,原版的《官山朱氏宗谱》于乾隆年间开始编撰,终至民国。破“四旧”年代,该宗谱被抄。2009年,官山村朱氏族人投入70万元,历两年,《官山朱氏宗谱》得以重修。
据了解,官山朱氏繁衍至今,已有族人4000余人,遍布全国乃至海外。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天贶节,该村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晒谱祭祖活动,一是为了团结宗亲,二是教育后人勿忘先祖,更深地了解自己的姓氏文化。 (记者 周科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