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社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5年07月23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汉庭: 那些亲历的激荡岁月
  张汉庭 口述 记者 罗旋 整理 

  我叫张汉庭,十五岁参加新四军,四十岁时任大塘港堵港指挥部总指挥,五十三岁时兴建西泽码头……无论是枪林弹雨的烽火岁月,还是艰辛困难的建设年代,我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这些宝贵的经历我一辈子都忘不掉,所有的细节至今都觉得近在眼前。

  我总是不能忘记那个清晨,我离开了父亲母亲,离开了自己一直生长的村庄。

  那是1943年3月,我被革命干部、我自己的亲哥哥带到上海,两年后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没多久,我面临着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选择:继续读书,还是参军。我也没多想,就是坚决要参加新四军,我想保家卫国。当时,我被分配在新四军军部机要处训练队,学习收发无线电报。

  日本宣布投降后,我所在的机要处训练队学员随部队一路北上—路学习,穿越了两个省份,步行一千多公里到山东临沂。1946年1月,在机要处训练队结业后,我被分配至军部机要科,做密码电报翻译工作,将密码译成汉字。

  当时,我住在临沂的一个天主教堂里,与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政委、参谋长陈毅、饶漱石、陈士榘等领导住在一起。当时的机要科分3个股:一股对中共中央军委和上级联系;二股对直属的纵队、师旅和各军区、军分区联系;三股对皖、豫、苏浙等地方党和游击队联系。我分配在二股,在股长白化龙领导下负责密电的翻译工作。解放战争开始后,国民党反动派重点进攻机要军部,在军部首长领导下,我们撤出临沂,深入到鲁中、鲁南、胶东、渤海等农村各地转来转去,牵着敌人鼻子,与其斗智斗勇,打游击,逮住一切机会去消灭敌军有生力量。

  从1948年5月到1952年7月我先后在苏南军区、第七兵团军区机要处任机要员、组长、秘书、副股长等职,参加了渡江战役,解放无锡、定海等战斗,荣立三等功、四等功各一次。

  几年硝烟战火的磨砺,让我变得更加勇敢坚强,有更饱满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1970年,我已经四十岁了,被派往大塘港,担任堵港工程指挥部的党委书记、总指挥。

  大塘港水深港阔,淤泥层厚,潮位变化莫测,水流湍急,而堵港又没有象样的机械设备,让“苦海”变为“幸福地”前路艰险难料,困难重重。作为总指挥,我背着铺盖卷在简陋的指挥部一住就是三年。白天,我和工人们一起劳动,晚上挑灯开会分析,忙得像个“陀螺”,一刻不停。

  1970年农历十一月初六晚24时,岙孟门大坝合龙。但是十天后将有大潮汛,如果能够抵挡住海潮,工程就胜利了。让人意外的是,大潮来临时,大坝中心处的电线杆噼里啪啦地折倒,片刻功夫大坝便被撕裂,缺口不断扩大,工人们急得直哭……情急中,我脱掉衣服,披上雨衣,顶着大风,冲向决堤的大坝,干部们、工人们蜂拥而上……几天后,大坝重新合龙!

  1975年12月23日,大塘港堵口工程全面胜利竣工,我在家偷偷地抹着眼泪,“太高兴了!”   

  1983年2月,我被县长叫去谈话。上级又交给我一个重任:开通象山到宁波的第二条通道。

  造码头的辛苦,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啊!图纸设计缺陷、资金不足,都是造码头拦路虎。

  按照图纸的设计,西泽码头轮渡过于狭小,根本接纳不了几辆汽车通行,不仅如此,对岸的横山码头汽车要等六小时的涨潮才能上岸。我马上对省设计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经过反复沟通,省设计院重新设计了轮渡方案。劈山填海,造就了现在的西泽码头。

  资金短缺也让我“想破了头,跑断了腿”。为了造好轮渡,我翻山越岭去过北京、杭州等地筹集资金。历经三年,1986年8月,西泽码头正式通航。

  这个码头改变了象山的交通史,将象山去往宁波的路程缩短了七十余公里,我很荣幸成为这段壮观历史的见证者之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社会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
   第05版:城区新闻
   第06版:财经●金融
   第07版:象山港
   第08版:专版
   第B01版:休闲象山1
   第B02版:休闲象山2
   第B03版:休闲象山3
   第B04版:休闲象山4
张汉庭: 那些亲历的激荡岁月
石浦东门一渔船起火
为一线司机 送“清凉”
公交司机救助倒地老人
男子醉酒反锁房间大睡 民警爬窗解救虚惊一场
泗洲头镇:大学生志愿团队支教进乡村
今日象山社会新闻03张汉庭: 那些亲历的激荡岁月 2015-07-23 2 2015年07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