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镇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11月22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新闻网 | 返回首页|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周镇:“非遗+旅游”赋能共同富裕

  记  者 郑丹凤

  通讯员 赵  媛 王  馨  

  本报讯 日前,2022年度宁波市非遗旅游景区出炉,西周镇儒雅洋村入选。近年来,西周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乡村文化振兴、文旅融合发展相结合,走出一条新时代乡村遗产活化传承的路径。千年古驿儒雅洋更是积极探索“非遗+旅游”赋能共富发展,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儒雅洋村依山而建、傍水而生,作为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宁波市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村,在浙东古村中小有名气。村名“儒雅洋”,有“耕读传家,儒生雅士辈出”之意。漫步村内巷弄,留存有何恭房、友二房、友五房、承志堂、团练房等近50幢明清特色古建筑,见证了该村曾经的繁华与辉煌,还有其千年古韵、悠悠文脉的独特魅力。

  西周是象山竹资源最丰富、竹文化最具特色的乡镇,形成了以“竹”为主题,以传统美术类项目为主、传统技艺类项目为辅的非遗项目组合。截至目前,该镇非遗项目涵盖国家级项目竹根雕1个,跑马灯、象山竹刻等市级代表性非遗项目2个,泥金彩漆、木雕神像、西周米馒头等县级非遗项目20个,拥有以张苍竹、张德和、何幼真为代表的本地传承人超50人。其中根雕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相关企业30余家,从业人员500余人,年产值达2000万元,产品远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1年5月,西周镇入选第三批宁波市级非遗生态保护区。针对核心区域的儒雅洋,结合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保护等专项行动,“以竹为媒”推进“艺术乡建”工程,依托非遗项目入驻,培育古村新业态,整体提升片区核心非遗体验度,形成浸润式竹生活民俗体验基地,全面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如今,在儒雅村何恭房祠堂的承志堂、崇本堂等古建筑内,竹刻馆、非遗馆、文艺馆、创作基地等场馆陆续进驻并不断完善。特别是全新改造提升的非遗馆,20余项西周非遗项目接连入驻,进一步促进“非遗”与区域文旅经济的深度融合。

  每到节假日,县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据不完全统计,儒雅洋片区今年已累计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还逐渐形成了以芳记食品、西瀛民食、十八象等非遗美食类为主的产业阵地,实现周边群众米馒头、麻糍、笋团销量翻番。“非遗+旅游”,不断助力象西偏远山村跑出振兴共富“加速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镇街
   第04版:角色
西周镇:“非遗+旅游”赋能共同富裕
大徐集贸市场 获评市级优胜单位
渔嫂说事 共话平安
新桥分院开展急救技能培训
流动青少年宫 走进晓塘小学
我的露营我策划
东陈开展自建房安全排查行动
象山县部分副食品、液化气、蔬菜、猪肉零售价格监测信息
今日象山镇街03西周镇:“非遗+旅游”赋能共同富裕 2022-11-22 2 2022年1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