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万象山海·游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新闻网 | 返回首页|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甲田弄村珠山南麓秀风韵

  特约记者 陈斌国 

  走上盛宁线,往北过大徐,看到一块“甲田弄”村牌。北进村道五六百米,就到山青水秀、溪流潺潺的大徐镇甲田弄村。

  一岩一湖竞辉映

  甲田弄村坐北朝南,三面环山,呈“A”字形。那“A”字中间一横,即是村后水库大坝。站在龙角岩水库坝上观望,西为大湾山,东为长爿山(龙山),一条东西向高坝汇出一面山涧大明镜,湖水平静蔚蓝,水域面积百余亩,山光倒影,景致秀美。抬望北面高山,尖竹山、大佛坐、飞鹰山、龙角岩,山峦连绵起伏,往东北升延,连上东乡最高峰珠山,海拔541.5米。诸峰绿绒覆盖,山岗下伸,众溪南流,成为龙角岩水库主水源,集雨面积1.15平方公里。

  近观水库东、西山冈,岗坡较陡,有几处岩壁、黄泥坎直插水面。水库里岸北山脚开阔平缓,一条机耕路从库坝西端穿越湖岸密林,先见连片杨梅山,再里行百余米,抵达大山深处。当中山岗脚下有块奇特孤岩,底宽10余米,高约5米,人能攀上去。爬到4米光景有处平凹槽,形似一把太师椅,能坐两三人。椅面朝北,前方山沟、湖面一览无余,村落、远山若隐若现。椅子两边各有块突兀岩尖,如龙角起翘;椅背有块岩石耸起,顶部稍平,像顶古代官帽,也叫乌纱帽。

  龙角岩虽不高,自然造化,钟灵毓秀,千万年来俯瞰人间沧海桑田,被当地百姓视为圣岩。所以后山岗称为龙角岩山,下流长溪称作龙角岩坑,水库名为龙角岩水库。

  该水库始建于1955年,由甲田弄与南邻大徐三村共建。1976年加高加固,2008、2023年政府投资大修。现库坝长158米,高18米,蓄水42.7万方。过去灌溉农田,后铺管进户饮用,现综合利用。村党支部书记倪素芬告诉,在镇政府的指导下,村里按照全域旅游要求,正规划开发龙角岩湖风景区,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

  一寺一树蓄风水

  从库坝下来,东面小山坳有片黄墙黛瓦建筑群,那时白云庵(现称寺)。甲田弄有两条纵向大、小山坳,前者西山坳,即龙角岩湖区;东首东山坳,现建白云寺。

  通寺道路沿东山冈(虎山)脚、龙角岩坑西岸伴行上溯,西接岙洋路(居民点),前见隔坑老村区。行至大溪坑转弯处,见到一棵贴着不锈钢小牌的大樟树,主干粗两抱,枝繁叶茂,高十几米。树下浇铺平台,旁有歇脚石凳,坐有乘凉老人。见树牌,挂于2018年,确认树龄125年。身旁老人摇摇头:我小时候就有这么大,至少两百年,传说是白云庵当家师父栽种。白云庵原坐落岙洋西首山脚,居西山坳中部,创建于宋朝。因北面山深溪长,屡遭山洪冲击。当年师父见大溪坑桀骜不驯,多次改道破坏,于是出资购来樟树苗木,沿溪栽种,意欲固定溪岸,保庵佑民,几十年后小樟成林,蔚为绿色长廊。但溪岸樟林在经年累月里,遭遇风刮、洪冲、病枯、斧砍,现只剩下一棵。白云庵也在清末坍为废墟。

  白云庵为何败落,甲田弄人另有解释:老庵居西山坳中部,风水两头溜,寺运难长久。2003年善男信女集资重建时选址毗邻东山坳。东山坳小盆地,面积几十亩。坐北朝南,地形平缓。经过几十年建设,现见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财神殿及东、西厢楼,占地13亩,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殿阁巍峨,香火旺盛。当家师父果春来自安徽九华山。他赞叹东山坳好地方,左青龙,右白虎,后山平冈,冈峰围拱起伏,像匹奔腾骏马。

  佛地藏灵秀,远近有名气。白云寺重建来,吸引众多香客朝拜观光。大雄殿背后高檐下镶嵌着一块巨大匾额:“慈航普渡”,落款是上海人。

  一姓一人传口碑

  甲田弄村原分甲田弄、缸窑蒋、岙洋、隔坑四个居民点,现陆续汇迁到甲田弄主村。全村现有310户,800余人,以王、蒋、练、李姓居多。耕地人均仅半亩,主要分布在村前平洋、村后山坳。山林多达1700亩,西山坳、东山坳区域大多属于甲田弄。

  历史上甲田弄背山面海,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捷。清乾隆时,鄞县蒋姓来村西山脚开缸窑,远销沿海各地,今村南大路旁立有碑记。王氏是村内第一大姓,分为宁海溪下、墙头白墩、丹城西郭3支。清朝初,“宁海王”先祖来象山经商,见大徐村北面田园平广,肥沃可耕,后山树林茂密,溪流绵长,遂定居谋业。定居点与南面大徐隔着龙角岩坑和几条田垅,故名隔田垅,后谐音为甲田弄。

  “宁海王”族人王海峰(79岁)告诉:王氏遵循祖训,尊师重教,耕读传世。清末时,第5代王鉴光、王增光兄弟考中邑庠生,在当地传为美谈。民国时王福昌专修建筑,工艺精深,留下多座杰作。时任大总统黎元洪亲题盛赞“至性过人。”

  甲田弄村杂姓聚居,缸窑蒋、隔坑练、岙洋陈、王诸姓邻里互助,素有传统。甲田弄宁海王氏是大户,乐助公益走在前头,造桥铺路,赈灾济困每有善举,温暖人心,形成淳朴民风、和谐村风。

  2015年,甲田弄村倪海杉创业有成,惦记着家乡父老。他与象山县人民教育基金会合作,成立“老倪教育基金”,为殷夫中学和大徐小学、大徐幼儿园设立两百万元的教育冠名基金,赢得全镇师生和家长的一致称赞。殷夫中学以革命烈士英名命名,全校现有初中16班,640人。

  随着事业发展,2017年,倪海杉新建海杉公益基金会。该基金会为甲田弄村文化礼堂楼项目捐助110万元,为大徐镇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支持100万元。今年又与县人民教育基金会联手,设立180万元(双方各出90万元)专项教育基金,计划3年里每年资助县内各中小学(幼儿园)贫困学子200名。海杉公益基金还面向全国,2017年与贵州省雷山县结对,先后出资980万元,支持当地奖教助学、敬老扶贫项目。2023年7月,河南省发生特大洪灾,海杉基金会及时联系当地红十字总会,支援100万元;2023年12月,陇南地震消息传来,海杉基金第一时间汇给甘肃省红十字会312万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镇街
   第04版:天下
   第B01版:万象山海
   第B02版:万象山海·游走
   第B03版:万象山海·游走
   第B04版:万象山海·广告
甲田弄村珠山南麓秀风韵
“绿野仙踪”与大海同框堪称夏日“避暑胜地”
今日象山万象山海·游走B03甲田弄村珠山南麓秀风韵 2024-06-27 2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