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俞宇 通讯员 方芳 邵艺婷) 曾有法国留学经历的张某,将自己包装成海归精英,谎称能代办出国劳务签证,诈骗他人10余万元。日前,经县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张某被象山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一个月,并处罚金30000元。张某不服判决,提出上诉。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依法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2022年6月,蒋先生在一次游艇驾驶证考试培训班上认识了张某,张某经常说起在法国的所见所闻,两人聊得很投机,相互加了微信好友。半年后,回到象山的蒋先生感觉赚钱不容易,想出国找找机会,于是想起了张某这个朋友。张某称到法国打工办理手续需要10万元左右的费用,没多想的蒋先生陆续凑了9万余元转给张某,张某承诺2023年4月能办好手续出国。
转眼约定的时间到了,却迟迟没有消息传来,蒋先生找到张某询问,张某回复称法国发生暴乱,办理劳务签证需要再等等。其间,张某说有一批从法国寄来的红酒,想请蒋先生帮忙垫付费用,为了能顺利办理签证,蒋先生再次转账1万元。
随后,蒋先生多次询问劳务签证办理情况,张某以补交材料费、预约上海法国大使馆等理由拖延。直至2023年10月,蒋先生打电话、发微信给张某,均联系不上,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经查,2009年至2013年,张某确实有多次出入境法国的记录,但自2014年之后便没有了该记录。此外,张某经济状况不佳,曾多次向他人筹集钱款,并存在负债情况,他根据曾经在法国的经历,以办理劳务签证的名义进行诈骗,所得钱款全部用于个人国内消费,并没有向境外转账的情况。
“法国劳务签证是特殊类型的签证,办理难度比旅游签证等更为困难,流程也更为复杂。”承办检察官表示,办理时申请人需要相应的劳务派遣公司进行担保,提供工作合同、工作许可证、健康保险证明、财务证明等材料,还要在网上预约签证进行面谈,并亲笔签名。在此,提醒广大出国务工人员,办理跨国劳务签证时务必擦亮双眼,谨慎核实中介人员的办理渠道,对提前缴费行为保持警惕,以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