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塔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新闻网 | 返回首页|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丹城建设路

  □ 乐家凯

  象山县治丹城镇,有一条上世纪八十年代建造起来的新颖商业街——建设路。东起东谷湖中段堤岸,西至西谷湖上的城西路交界,全长约2000多米。路(街)上曾涵盖所有国营商业、供销社、物资、粮食、金融、工业、手工业、农业、文化、教育、卫生等等全社会营业门店和办公机构,从1984年开始至1989年基本建成。

  回顾40余年来,这条路的建造过程,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造路建街的决策

  1953 年互助合作化兴起时,丹城镇政府提出:“东谷湖、西谷湖,中间一条大马路”的规划口号,遂开拆丹城东南门的老城墙,把条块石用作造东谷湖水库及光明剧院、南街牢监队等,把老城墙基改建为通白墩码头的公路。商市中心一直在东西街和县前街、南街的范围内。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改革开放大潮形势下,根据工农商服务业蓬勃发展的需要,象山县委、县政府大胆作出了丹城镇城区向东南方向扩展的决策,结合原建盛宁线需改道新建的机会,决定在南门城墻拆倒建起来公路的基础上,新建一条从南门至东谷湖方向新颖商业大街。

  县里建立专门城建班子,抽调自学成才的银行职员高鼎同志具体负责设计规划,物色选拔有专长的北门村民周先生等施工建路,县财政拨出2万元启动资金,其他征地、造路(街)资金要他们想办法,动脑筋筹集解决。并嘱各国营、集体工农商企业及机关单位都申请报批建造街面门店和楼群,支持街路建设。

  路的宽度和标高

  这条路中间作盛宁线通汽车,两边是商业街道,应设计多少宽度,争议颇多。开始安排20米,许多人认为16米足够了,老东西街只有4至6米。另一种意见要长远规划,需30米,甚至36米,最后确定现在的24米,两边人行道各4米,中间车道16米。对于路的标高,因为早先村民在南门外造房子(现金鹰路、白象路、塔山路一带)由镇城建办设计标高比较低,现造建设路必须提高,比原城内南校场和城外村民宿舍要提高20公分以上。当时部分群众和干部认为定得太高,城内排水要被阻拦,造成城区水涝。最后定现在的标高,实践证明是准确的,现今一下大雨,金鹰路、白象路一带常被淹没,居民反响很大,而建设路从无淹没,照常通行营业。

  丹城公园的建设和冠名

  象山于1931年在县衙东首建有一个中山公园,园中立有贺威圣烈士塑像及一个简易假山,但因设施简陋,疏于管理,一直未成气候。1958年在公园北首空基上建造了“象山革命烈士馆”,前面的贺威圣塑像也在“文革”中损毁,其空基变成晒谷场,后被移用建造县政府办公楼和食堂,这样县城内就没有一个公园了。建设路动建后,路基南移,里面原来的南校场基、南门河基和城墙公路基以及光明剧院基等空出部分,县建设办决定建造一个人民群众休闲公园。当时聘用了原县总社管基建的张积和副主任方振林负责,于1986年动工,1989年建成,面积17301平方米。公园的冠名,开始定名为中山公园,又曾拟定为殷夫公园,都未统一,最后定名为“丹城公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塔山
   第04版:天下
爵溪“玄音”探秘
丹城建设路
西周蒋氏 耕读传世
广告
今日象山塔山03丹城建设路 2024-12-25 2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