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浦三月三”是象山石浦久负盛名的一个传统民俗活动。当地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三月三,踏沙滩,辣螺爬高滩”。每年到了农历三月初三,石浦及周边地区的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呼朋引友,来到海边尽情地嬉戏,享受阳光海风,观海潮、听海涛、拾海贝、领略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的风情……他们有的心系宋王朝的历史情结;有的体验辣螺姑娘的纯真爱情传说;有的感受阳春三月的自然气息。平展的沙滩上摊贩云集,杂耍遍地,游人如织,歌声如潮,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石浦三月三”产生年代久远,文化内涵丰富。关于它的来历,人们纷说不一。
有的说是为了表达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辣螺姑娘”的敬重;有的说是为了纪念那些在崖山海战中阵亡的宋代将士;有的说是为了纪念为保护百姓同乌龟精搏斗,在三月三这天牺牲的小九龙的英灵;有的说与生产劳动有关。传说也好,与生产劳动相关也好,“石浦三月三”已成为石浦群众约定俗成的民俗文化传统。
1998年,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在继承民间传统“石浦三月三”的基础上,进行策划引导,使活动主题更加明确,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活动形式更加多样,从而使原来的自发性、无序性、松散型的活动变成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的沙滩广场民俗文化活动,活动项目从原来的8项发展到现在的20多项。观者多时,达十几万人。
“石浦三月三”活动以当地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为主体,以体育、渔业竞技项目及邀请外地歌舞、杂技节目为陪衬,表演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节目有不同的表演形式。三月三的主打节目《辣螺姑娘招亲》,以民间故事改编的戏曲片段——辣螺姑娘抛彩球向观众招亲为主线,与观众形成互动,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三月三,踏沙滩”活动的群众性、游乐性的特点。除了上述外,还有舞鱼灯、跑马灯、划龙舟、抬彩阁、放风筝、扭秧歌、打腰鼓、击花棍、对渔歌等传统活动,也有戏剧、曲艺、杂技、、打腰鼓、击花棍、韵律体操、太极拳、太极剑、扇子舞和渔业竞技比赛等节目参加竞技,更有山东潍坊风筝、吴桥民间杂技等外来节目加盟表演。近几年,还有石浦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项目参加展示或展演。
“石浦三月三”活动充分展示了海洋文化特色和渔区文化风情,体现了群众性、参与性、游乐观光的特色,并以规模大,活动项目多,投入少,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对外影响大,社会效益佳而蜚声海内外,成为借民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打造海洋观光旅游的新亮点。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人民日报》、《浙江日报》、《江南游报》等新闻媒体作过多次报道。2009年被列为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县非遗保护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