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要真心关爱学生。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是保证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中心,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各类活动,与他们“打成一片”,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心他们的生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家庭,更要关注他们的个性,绝对不能以貌取人,以成绩或家庭条件取人,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要学会宽容,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真诚,使他们觉得你是真心去关心他们,从而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真正觉得教师不仅是一座知识的宝库,更是高尚品格的代表,是值得依赖的朋友,也是终生敬重的楷模。
2.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要静待花开”,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决定了学生很难有持久的兴奋与兴趣,因而教师要有持久的耐心和包容之心,教师要善于“激励、鼓舞、唤醒”学生,要让学生享受课堂。首先教师要专研教材,精心组织教学,带着感情、带着爱、带着学生一起去平等地思考,享受自己的教学。其次,教师要巧用激励性评价,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3.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如果学生失去了信心,就会做什么事都垂头丧气,打不起精神来;反之,如果学生有了信心,是个自信的人,那么他处世就乐观进取,做事积极主动,乐于接受挑战。因此,教师要培养孩子的自信,要让学生相信自己“我能行”、“我会干得好”……首先教师对学生要合理定位,“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其次要结合激励性评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最后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挖掘潜力,建立信心。
总之,不管学生的自身条件如何、基础如何,教师都应善于激活学生积极的生命状态,使他们在各自的生命历程之中,焕发对美好事物的欲求,让学生成为向学的生命。
泗洲头中学 韩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