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丹东街道桥头胡村一条小巷上,村民杜敏表、杨慧慧夫妇牵着“儿子”傅浩成的手说笑着散步。乡邻们看着蹦蹦跳跳的小浩成一天天长大,由衷地慨叹:“当初抱来病病奄奄,如今养得聪明伶俐,这孩子真是有福气!”
2010年8月,傅浩成降生在东陈乡叶家山村,由于父母严重痴呆,祖母年迈多病,亲戚邻居看着可怜,时常送些奶粉接济。4个月后祖母去世,小浩成更是少人照管。
按上辈关系,桥头胡村杜敏表算是傅浩成远房表亲。浩成祖母办丧事时,杜家夫妇见过属虎的小浩成。房间乱糟糟,臭烘烘,浩成卷缩在被窝里,令人唏嘘落泪。大家议论着:“若无好心人收养,小孩恐难成活。”
初见小浩成,杜敏表、杨慧慧不时唠叨着这个苦命儿。大约半个月后,夫妻俩打听到小浩成依然没人收养,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天夜里,杨慧慧梦见河岸边行路,一只似虎似猫小动物猛地抱住她的小腿,甩开后又爬起紧拉不放。梦中惊醒,夫妻忐忑,似觉前世有缘。遂与亲戚商量,暂时抱来收养。那时的小浩成双脚冻疮结痂,腹部郁积坚硬,喉咙嘶哑失声,瘦得不成人样。前来探望的邻居无不摇头:“把这个孩子养大,得花多少心血!”
当时杜家条件一般,老杜在交警队当辅警;妻子、儿子在企业打工。小浩成进门,杨慧慧日夜陪伴,寸步不离。小孩体质虚弱,不时感冒腹泻,三天两头跑医院。有时高烧不退,夫妻俩彻夜守候,曾急送到宁波妇儿医院。几年来,为了增加孩子营养,杜家曾托人购买新西兰奶粉,每月开支近3000元;为了提高孩子免疫力,又远购澳门牛初乳,一罐300克,价格250元;为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夫妻俩特地将小浩成送到城区幼儿园,每天接送不辞辛苦。杜敏表坦言:比养亲儿子还上心。他特别感谢妻子杨慧慧的含辛茹苦,任劳任怨。
转眼过去五六年,杜敏表儿子杜宙桓结婚生子,三年后又添二胎,媳妇带孩子没法赚钱;杜敏表患上糖尿病、高血压症,每月吃药五六百元,家庭经济日见拮据。这时亲戚建议,给小浩成找个好人家。看到傅浩成乖巧可爱,有位膝下无子、家庭富裕者愿意收养。当征求孩子意见时,懂事的小浩成紧扯着杜家夫妇的衣袖,声声哭求,坚决不走。全家目睹心疼不已,泪流满面,纷纷拉着他的手,抚摸着他的脑袋,安慰道:“一家子虽苦点,不分开!”现在,杜家七口人每天携手进出,融融乐乐。
小浩成的不幸遭遇牵动着众人的心,杜家夫妇慈心大爱感动社会各界。傅浩成户口在东陈乡,读小学时遇到难题,按照规定应在当地就学,那距桥头胡四五公里。叶家山村支部书记朱金越急人所急,多次求助乡政府领导,并与县教育局协商,终于将傅浩成落实到丹东街道林海学校。东陈乡妇联主席罗巍惦记着小浩成,每年送来助学救济金。林海学校校长、老师悉心关怀小浩成学习进步,进入二年级,傅浩成跻身班上前十名。丹东街道慈善分会、关工委和兄弟服饰党支部与傅浩成结成助学对子,多次送钱送物,鼓励上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