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塔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2月26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新闻网 | 返回首页|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痴迷收藏的新象山人
图为王超走街串巷收回老物件,满心欢喜。
  张伟海 蒋曼儒  

  在丹西街道象山桥路一带,提起收藏老物件的老王,可谓知名度不小,在那儿稍一打听便能找到他。

  “这个木雕年份不长,做工普通,从这个漆也可以看出来。”日前,我们来到老王住处,只见他正忙着向人解说老式木雕。细一打量,发现20多平方米的房间,隔成了两个功能区域:一边是堆满了老物件,有钟表、烟斗、瓷器等10多大类老物件;另一边是吃饭、睡觉的地方。

  附近居民说,这些老物件把“50后”“60后”“70后”带回到那些熟悉又陌生的流金岁月。老王爱好收藏30多年,藏品有多少件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有的还放在安徽老家。老王说:“我希望通过这些藏品能够让后辈们了解以前的历史文化,让民俗文化传承下去。”

  今年52岁的老王名叫王超,来自安徽宿州,人家都喜欢叫他老王,而把他的名字也逐渐淡忘了。老王从20岁开始起就喜欢收藏,那时候总在地摊里“淘宝”,比如古钱币、旧书等,后来不满足于本地方“淘”,就去江苏、山东、浙江等地,走街串巷收购老物件。这么多年来,他把打工赚来的钱全都用在收购老物件。

  2005年,老王一家人都来到象山打工。他的老婆、儿子都有不同的活儿,而老王起先摆地摊卖着粮票、古钱币等老物件,以补贴家用。后来,他就在家看守着这些老物件,有喜欢收藏的人也会上门向他卖或者互相交换藏品。

  “我老婆见我没黑没夜地捣鼓这些东西,把钱都用到这些东西上面,虽然说一直来都反对我收藏的,但其实她还是心疼我的,否则我也不会坚持下来了。”老王说,收藏还是门学问,他平时醉心于收藏知识的学习,向资深收藏家学、向书本学,最主要还是在实践中学习,以前他买过多次赝品,吃了不少亏,但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

  说起收购老物件的故事,老王说他的每一件藏品都有一个故事。一次,他看中了一只民国时期的钟表,多次上门去买,人家就是不卖。后来,人家还是被他的诚心所打动,终于同意卖给他了。一次在安徽老家,老王看到一件老式农具物件蛮不错,可想不到即使出高价,人家也不肯卖。老王多次请人家吃饭恳求能把老物件卖给他,后来人家看他真的是喜欢,索性把老式农具物件送给他了。

  老王一旦听到有好的老物件,心里就痒痒的非去看看不可。一次,有宁海人打来电话说有好的古银元,他马上赶去看,可发现都是赝品。像这样的白跑事情发生在老王身上已数不清多少次了,但他还是乐于奔波,用他的话说“万一真的有好的藏品呢,岂不错过机会了。”

  空闲的时候,老王总会摸一摸他的藏品,赏玩一下,在他心里就像穿越了历史,感受着那个时代的氛围,仿佛在与那个时代的人在对话。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社会
   第04版:国内国际
   第05版:塔山
   第06版:财经●车友
   第07版:角色
   第08版:广告
石浦闽裔著名人物
花岙长寿村
痴迷收藏的新象山人
今日象山塔山05痴迷收藏的新象山人 2019-02-26 2 2019年02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