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赵 媛 实习生 陈雨露
鳞次栉比的明清古宅、连绵起伏的广袤竹山……千年古驿儒雅洋的时光,在初夏的午间寂静流淌!“呲喳……梆梆梆……”300余年历史的何恭房小红楼廊下,村民正加紧对老屋的梁栋门框楼板进行加工、维修。
“目前,小红楼已经全部维修好了,后续就轮到小洋房的修缮。”堆满破旧青砖和木料的院子里,村委委员陆伟君向记者介绍说,这两座院落都属于何恭房古建筑群,且互有通连,全部修旧如旧后,下步将引入艺术研学基地项目,盘活闲置资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西周镇儒雅洋全村有近500户、1400余人口,是宁波市首批文化名村之一,也是浙江省第五批省历史文化名村,在浙东古村中小有名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个由千年古驿发展而来,明末清初时尤其鼎盛的古村,历经岁月变迁,不可避免地呈现出颓败之势。
近年来,西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计划,乡村休闲游、古村游方兴未艾!特别是竹笋节的举办,一年四季,慕名到儒雅洋山区踏青赏雪、尝鲜、骑行、徒步休闲旅游的县内外游客络绎不绝!“一天比一天多的游客,让我们看到了古村发展的潜力。”村主任王伟汉介绍,古建筑是儒雅洋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财富,修缮好、保护好、继承好、开发好是全村人最大的愿望。因此,其保护和修缮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继何恭房祠堂后,2014年开始,儒雅洋古村落建筑正式进入规模化修复。
但高昂的古建维修费用却让人望而却步,对此,在县镇两级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儒雅洋村积极创新,探索政府补助一点,村集体筹资一点,村民义务出工、捐助修复物料的三方合作模式维修古建筑。“除收归村集体外,村里的古建筑大多数产权为村民所有。”王伟汉说,让村民参与古建修复,一方面节约成本,另一方面也让大家有归属感。
据统计,5年来,儒雅洋村先后有百余名村民参与到该项目中来,捐助各类青砖、石材、木料折合资金近6万元。加上政府补助和村集体筹资,投入到古建修复的资金总计880万元。截至目前,该村已陆续完成了30幢古建筑的维修。资金到位的情况下,预计到2022年,全村近50幢古建筑将整体修复完成。
“何恭房祠堂”“友六房”“友二房”“何志浩古居”“新大份”……眼看“老家当”日渐恢复昔日荣光,儒雅洋村委班子和广大村民们踌躇满志。“未来,我们希望在妥善保护古建筑的基础上,进一步擦亮文化古村落名片,引进更多乡村旅游项目,带动乡村振兴,实现村庄全面发展。”王伟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