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9月06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新闻网 | 返回首页|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韩素莲:守望渔俗文化
  记者 孙建军   

  采购祭海用的香烛、五谷、三牲等供品,和姐妹们一起制作祭祀物品;安排天后宫、海神庙里的各项事务;物色参加开船仪式的群众演员……开渔临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被当地群众称为“活娘娘”的东门岛人韩素莲忙得不可开交。

  韩素莲1950年出生于一户渔民家庭,从小受到海洋文化的熏陶,饱览了各种祭祀盛典和内容丰富的民俗文化活动。“小时候,我经常和同学一起跑到天后宫,看船老大请香火袋。”半个世纪前开洋节的盛况,韩素莲记忆犹新。

  1972年,韩素莲嫁给了岛上的一位渔民,婆婆颜妙福是东门岛天后宫的护法,主持岛上开洋、谢洋各种祭祀活动。经婆婆传授,韩素莲学得整套祭海活动组织程序和祭祀方法。拜忏、进香、祭物、迎神、路祭……各项内容设计都由她亲自操办,传统信仰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2008年,“渔民开洋、谢洋节”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信仰是通过一定的仪式传承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上是保护‘非遗‘项目的仪式内涵。”主持东门岛天后宫祭祀活动达27年之久的韩素莲说,象山的妈祖祭祀仪式虽没有湄洲那样复杂和隆重,但祭祀仪式依然是完整的。“这不仅仅是我们的信仰,更是与台湾人民情感联系的纽带。”同样由韩素莲主持的东门岛上另一重要庙宇——海神庙,里面供奉的是1955年从渔山岛远迁台湾的如意娘娘的分身。大海隔不断五十年相思,是开渔节重新牵起了妈祖如意的姊妹亲情。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韩素莲在保留传统祭祀仪式的基础上,策划增加了民俗队伍踩街巡游、妈祖金身上船绕岛等仪式。同时,个人借资从缅甸定制了高5.2米、重30余吨的妈祖白玉雕像,立于东门岛门头山上,还筹资修路、筑坛,方便村民祭祀。门头山从2008年起一度成为中国开渔节祭海仪式的活动场地。今年的开渔节,经过创新的祭海仪式又一次安排在门头山举行。

  庄严肃穆的祭海仪式折射出的是渔区人民知恩图报的可贵品质,凸现着别具一格的渔家风情。无论是传统的开洋、谢洋节还是现代的开渔节,早已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节日。

  年近古稀的韩素莲,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不少。“我心态挺好,不论什么事,慢慢来,不着急……”她笑着说。去年,韩素莲还加入了神州妈祖文化交流协会,被聘为石浦分会会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社会
   第04版:国内国际
   第05版:新闻之窗
   第06版:财经投资
   第07版:小记者
   第08版:专版
把群众生命安全放首位 全力落实各项防台措施
县人大代表网络联络站第十八期活动举行
优化环境提振信心 推动工业持续稳步发展
“玲玲”逼近 我县沿海风力增强
“营养餐”升级
我县成立药品监管分局
韩素莲:守望渔俗文化
开渔时节访渔家
第二十二届中国(象山)开渔节 ——2019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
今日象山要闻01韩素莲:守望渔俗文化 2019-09-06 2 2019年09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