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县创建省级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工作纪实(中)
包朝阳在县府办机关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上强调~~~
~~~
~~~
实现共同富裕~~~
~~~
2021年08月10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新闻网 | 返回首页|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产养殖 探索“绿色革命”
——我县创建省级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工作纪实(中)
图为西沪港紫菜养殖基地

  记  者 陈佳雯

  通讯员 陈  挺 张芳芳 

  日前,记者来到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只见一个个黄蓝相间的新型环保网箱整齐排列在西沪港,箱内大黄鱼鱼苗游得正欢。“85只网箱去年5月底投入使用后,鱼类的成活率提高了10%。这种网箱的使用寿命长达20年,从长远看,综合效益明显。”公司负责人徐万土告诉记者。

  海水网箱养殖是我县渔业主导产业之一,面积约24.3万平方米,年产值近1.8亿元。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第一个养殖网箱在象山港下海,我县开启了海水养殖新时代。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刘长军介绍,当时的网箱以木质鱼排为主,结构简单、成本便宜,但缺点也显而易见,寿命短,抗风浪强度低,尤其在台风季,会给养殖户造成重大损失。

  2020年,我县瞄准“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目标,推出《海水网箱绿色改造提升行动方案》,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在削减总量20%的基础上,率先在西沪港、三门口试点推行新型环保养殖网箱。“目前,已在两地投放了大型环保网箱16只、不同规格的碳纤维网箱80只。”刘长军介绍,计划通过5年时间的试点,将象山区域内的海水网箱全部更新成碳纤维、PE等环保复合型新材料网箱,对减少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养殖生产安全和促进乡村产业振兴都大有好处,同时这也是加速渔业三产融合、高起点建设“蓝色渔仓”的题中之义。

  养殖设施的改进,带动了养殖技术的迭代更新。科技革命,成为产业发展的新“推手”。

  在位于西沪港畔的象山蓝尚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内,工作人员正在起捕南美白对虾。“今年南美白对虾每亩产量2000公斤,养殖成功率在95%以上。”公司负责人依祥华介绍,通过数字化技术,实时监测养殖水体的温度、pH值、溶氧量、微生物等数据,科学化、数据化进行投喂与密度调整,水产养殖日趋标准化、智能化。

  “实现绿色养殖,‘源头’的苗种健康和‘后期’的尾水处理同样重要。”刘长军说,按照健康绿色养殖“五大行动”要求,我县投入资金新建、改扩建育苗水体标准化苗种生产车间,引进先进设施,依托数字化育苗技术,对苗种进行高标准检测监管,确保苗种的活力和质量。2020年12月,全省首张海水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电子合格证在我县颁发。同时,下发《关于严禁擅自拆除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设施的通知》,创新实施集中连片养殖尾水治理工艺试验,规范养殖用药,实现药物零添加、废水零排放。同年,63个试点完成尾水治理。

  我县水产养殖以梭子蟹、大黄鱼、南美白对虾、紫菜为主导产业,一直以来,丰富养殖品种、推进多样化水产种业养殖的步伐从未停歇。“十三五”以来,我县在水产种业“调、搭、创”上下足功夫,鼓励和支持水产种业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加大品种研发力度,充分发挥“县级水产技术推广站+乡土专家”的技术指导作用,助力“育繁推”一体化建设。五年间,引进新品种逾30个,小黄鱼人工规模化繁育突破200万尾,大黄鱼“甬岱1号”获国家新品种审定,“帆布小池对虾两茬养殖”和“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试验成功,为全县水产养殖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提升了产业竞争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城区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
   第05版:绿地
   第06版:塔山
   第07版:角色
   第08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水产养殖 探索“绿色革命”
能见其大 能尽其实 能致其精 在争先创优进位中扛起责任担当
战高温 赶进度 迎开渔
定山村:党建引领强村富民 多元共治和谐幸福
推进乡村振兴
距杭州2022年亚运会 还有396天
今日象山要闻01水产养殖 探索“绿色革命” 2021-08-10 2 2021年08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