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塔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塔山眺台~~~已有910年历史,是象山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石质墓志铭
■象山人文~~~
~~~
2021年08月10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新闻网 | 返回首页|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塔山眺台
发现北宋史氏墓志铭
已有910年历史,是象山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石质墓志铭
《宋故史氏夫人墓志铭》
钱丹平老人在他的家中

  吴伟峰 

  8月3日,县博物馆收到一块由墙头镇凤泉村合心自然村村民钱丹平捐献的北宋墓志铭(《宋故史氏夫人墓志铭》,全文附后)。据今年66岁的钱丹平老人介绍,这块墓志铭是他在7年前造房子开挖地基时挖到的,当时他只当是一块普通的老坟碑,打算丢弃。后来他儿子看到后,经过辨识碑文,疑是宋代墓志铭,就保存了下来。

  今年6月份,正在参与续修钱氏宗谱的钱沙汀得知合心村宗亲钱丹平藏有一块宋代墓志铭的消息,钱沙汀从事竹刻艺术创作,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兴趣,他察看了墓志铭后,认为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之后他将这个发现转告了笔者,并陪同笔者前去采访。笔者在实地采访后,与县博物馆取得了联系。钱丹平老人及家人和县文物专家沟通后,表示愿意将墓志铭捐献给县博物馆。

  这块《宋故史氏夫人墓志铭》墓志铭基本完好,高56厘米,宽44厘米,厚11厘米。字体为楷书,全文366字(标题9字、志文323字、铭文34字),其中缺失漫漶不可辨识者26字(以□表示)。经钱沙汀和笔者的初步识读,主要内容已经清楚,这是象山毛公茂夫人史氏的一块墓志铭。根据对墓志铭文字的全面解读,显示出丰富的内容:象山毛公茂夫人史氏,于宋徽宗大观庚寅年(公元 1110 )十月二十二日亡故,政和辛卯年(公元1111)下葬,享年八十三岁。夫人平常吃药助安,有一晚感觉头目昏重,自知大限已至,就徐徐念佛,顷刻间合眼。夫人墓地位于彭姥岭之西的“双溪之原”。毛家有两个儿子毛林、毛权,有孙子毛煜、毛炳、毛燧、毛煇等。

  首先关于姓氏的考证,笔者查阅民国《象山县志·氏族表》,只发现两支清道光年间迁居象山的毛姓宗族,一支自鄞县迁至石浦,始迁祖毛先旺;另一支自余姚迁至碶门头。显然毛公茂不属于这两支毛姓,而这块墓志铭证实,北宋时象山就有毛姓族人。传说丹城姜毛庙奉祀是唐代的姜、毛两公,或许毛公茂是毛公的后人。而铭文中有“家扵荥阳”一句,也可能指毛公茂家族是从河南荥阳迁居而来。史氏在象山则是一个大姓,民国志氏族表有四支比较完整的史姓宗族的记载,其一是“铁砚堂”史氏,宋代自绍兴迁县城,始迁祖史昭,有分派居黄溪;其二是史弥久一支,居住地九顷,有分派居冷水潭;其三是史本初的“丹桂堂”一支,南宋始迁县城;其四是宋末有一支自鄞县迁关头的史姓,始迁祖史鉴孙,有分派居横弓岙(黄公岙)。该墓志铭记毛夫人为“同里京兆史氏”,“京兆”指的是西周时代的都城镐京(古名京兆郡,今西安市),史氏始祖史佚在镐京为官,因此《百家姓》中记史氏发祥地为京兆。“同里”在此有两种解释,一是指苏州的同里镇,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同里旧称“富土”,唐初改为“铜里”,宋时将旧名拆字为“同里”。有可能毛夫人是从同里嫁到象山。可能性更大的则是指“象山本地”,如果是本地史氏,“丹桂堂”和史鉴孙分别是南宋和宋末始迁,所以可以排除。史弥久一支,民国志氏族表只记载是宋代,而史弥久是南宋宰相史浩胞弟史涓的儿子,据《一门三宰相——南宋史氏家族传》(作者郑传杰)一书记载,史弥久是在南宋嘉定六年(1213)迁到象山管理智门寺香火,所以在年代上也对不上号。那么最有可能是县城的“铁砚堂”史氏。

  从毛夫人史氏亡故和下葬时间来看,说明象山当时有“居丧停棺”的风俗。史氏于宋徽宗大观庚寅年(公元 1110 )十月二十二日亡故,政和辛卯年(公元1111)孟冬(十月)下葬,停棺整整一年。史氏墓地在彭姥岭之西的“双溪之原”。出土墓志铭的地点为墙头镇合心村(现并村后成为凤泉村合心自然村),确实位于彭姥岭之西。合心村原本就是个适居合并村,由原凤山头、彭娘岙、珓杯丘、塘家田四个自然村组成,自1985年起,四村陆续迁居于此。我们通过该墓志铭知道,这里在宋代是一个叫“双溪”的原野,而钱丹平老人房屋东面二三百米处也确实有一个“双溪坑”,就是有两条溪坑纵横交汇。铭文中还有一句“蓬莱山下毛岩老”,再次证实了象山古称“蓬莱山”的史实,并说明山下有一个叫“毛岩”的地方。

  墓志铭反映,毛夫人是一位尊妇道、信佛教的传统妇女,而且非常长寿,有资料显示,宋金时代中国女性的平均寿命只有45岁,毛夫人享年83岁,在当时肯定是凤毛麟角。然而通过解读“绍圣□方不幸堂上俱丧,继又孀□,殆今十五年矣”这句铭文时,又有重要发现,“绍圣”是宋哲宗赵煦的第二个年号,时间在1094年四月-1098年五月间。就是说,毛夫人的公婆和丈夫在绍圣年间亡故,距毛夫人下葬(公元1111)有15年,也就是公元1086年。那么我们可以推算出毛公茂的寿命应在69岁以上(一般丈夫年纪比妻子大),而毛公茂父母寿命估计应该在90岁以上。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长寿之家,这在北宋时代非常罕见。由此,我们也可以推测出北宋时代象山应该是一个长寿之乡。

  毛氏夫妇只有两个儿子毛林和毛权,这在当时来说人丁并不兴旺。但是兄弟俩“竭力治耕”,使“户骤升甲等”,也就是说勤劳致富,成为甲等家庭。而毛氏孙辈则有毛煜、毛炳、毛燧、毛煇等,都能孝顺、赡养父母。还有在延庆寺出家为僧的,法号法明。“延庆寺”应该是指宁波延庆寺,是著名的“四明古刹”,天台宗三大祖庭(国清寺、玉泉寺、延庆寺)之一。建于五代后周太祖广顺三年(953年),当时称报恩院,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改为延庆寺,现名观宗讲寺。“馀嗣兟兟可谓盛矣”,家道振兴,余荫绵绵。

  而这墓志铭的作者是谁呢?一般而言,古代的墓志铭都是由德高望重的文人儒士撰写而成,但可惜的是这块墓志铭没有落款,铭文中只记“将葬,其孤来请志扵予,予亲也,敢为叙之。”说明墓志铭的作者是毛家亲戚,受毛夫人儿子之请撰写墓志铭。

  据县博物馆文物专家郑松才介绍:这是我县首次发现的有明确年号的北宋石质墓志铭,也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石质墓志铭,已有910年历史,这对研究我县地方历史文化以及北宋的书法特色有较大的价值。

  后记:限于学识,笔者对史氏墓志铭的解读或许存在错漏不当之处,望有识之士指正。

  宋故史氏夫人墓志铭

  四明象山毛府君公茂妻,同里京兆史氏,时大观庚寅岁而史氏告亡。越明年,改元政和。辛卯孟冬彼日己酉卜葬于彭姥岭西,双溪之原,□□君之茔也。将葬,其孤来请志扵予,予亲也,敢为叙之。□□人族绪虽弗甚振,其独能以女行外称,尤是得婿之贤,□家扵荥阳也,凡供妇职,事舅姑,奉祭祀则皆如礼。绍圣□方不幸堂上俱丧,继又孀□,殆今十五年矣,止有子二人,长林次权也,居一□□□□乃祖□□创业莫非勤劳,用汝作新,无忘追远。□□曰乃又竭力治耕,户骤升甲等。汝何足役□乡胥□罢不能使母忧也。吾已垂老,多赖炜孙煜炳燧□煇率能孝养,有为僧者法明,□□延庆,馀嗣兟兟可谓盛矣,鸣呼。夫人享年八十有三,平常或进药助安,竟不听生□□病未尝以呼吸动惊,是夕觉头目昏重,□自知不可,即徐徐念佛,顷刻间合眼在十月二十二日也。观夫人始终如此,实世之罕闻。谁为铭兮锁秋草,蓬莱山下毛岩老。

  铭曰:□蕴天资,畴能素为,得婿公茂,起家伟而,富矣寿矣,恩斯勤斯,□永尔德,□铭昭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城区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
   第05版:绿地
   第06版:塔山
   第07版:角色
   第08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发现北宋史氏墓志铭
小定山奚氏的 五座贞节牌坊
宁波电大象山学院2021秋季招生简章
今日象山塔山06发现北宋史氏墓志铭 2021-08-10 2 2021年08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