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万象山海·游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新闻网 | 返回首页|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干杯,好运东门

  通讯员 陆俊

  6月10日,石浦东门,这个被誉为浙江渔业第一村的地方。在东海海岸边,以天为幕,以地为盘,美丽海港为背景,布下了东门第16届渔民文化节(俗称“磨刀节),摆下600桌筵席,丰富的美味佳肴招待四方来客。

  据村里老人说,农历五月十三是关公下凡的日子。这一天,关公要磨刀,因此天上会降下雨水。早一天会下雨,晚一天也会下雨,即使五月十三当天下雨,但到吃晚饭的时候雨就会停下来,变成晴空万里。

  每到这天,村里城隍庙就会举办“关公磨刀节”庙会,渔民们祭祀关帝,宴请四面八方亲朋好友,热热闹闹庆祝民俗活动。16年来,村里在这一日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东门16届渔民文化节。但村里人还是习惯叫“关公磨刀节”“渔民兄弟节”。

  从石浦出发,进入东门岛。首先要驶过铜瓦门大桥。铜瓦门大桥,我们驾车一路畅通无阻,长达五、六公里的沿海岸线两边都井然有序的停着车。远眺东边山上的妈祖庙,近观“双鱼”不锈钢雕像,从手机电子地图上看,这座岛像一只张大嘴巴咆哮的白熊,背靠着石浦镇城区,是石浦港的第一道屏障。

  东门渔村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就有渔民登岛。古时,渔民驾舟行驶在茫茫大海,看见海山,船靠了海岸,人走上了海岸,才有踏实的安全感。因地处石浦东,如一道大门守住了铜瓦门,叫东门岛。

  民间十分流行“新石浦,老东门”之说。宋立东门寨,元设巡检司,明洪武二十年(1387)曾设卫,有城,为浙东抗倭前哨。邑志记:东门庙建于唐前之象山立县前。为象山县内最早七座古寺庙之一。宋建炎四年(1130年)正月,金兵占明州、定海,追袭宋高宗至东门海界,遇大雨,金兵退回明州,宋高宗脱险。同年,县令赵举之奏请高宗题“东门庙”名,高宗赵构赐“祚圣庙”额。昌国卫原在舟山,明时移至战略要地东门岛。

  城隍庙门面朝大海,中间山门上书“城隍庙”三字,两旁山门分别写有“护国”、“佑民”。站在庙门口南望,东门、下湾门两水道尽收眼底,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渔船马达声与城隍庙内僧侣诵经声交织在一起,合成一曲海岛渔光曲。

  东门岛人对国家、民族之忠勇表现在外御其侮。岛上还有座王将军庙很是雄奇,山门厚重,神像肃穆。追颂元朝守边将领王刚甫而建。抗倭史迹屡见不鲜。鸦片战争期间,军民等奋起抗击。道光廿一年八月初三,英夷璞鼎查率军舰攻向铜瓦门。外委把总王相臣,刚好驻防于铜关要口,亲放大炮击退英夷船,石浦得保平安。

  事实上,东门岛人之仁义救琉球渔民海难世人皆知。民国四年(1915年),任氏兄弟二难兄弟自掏腰包,买下了门头山并建造了浙东沿海第一座由民间出资的近代东门灯塔。还在自己生活很艰苦情况下,他们先后又在台州磨盘山、舟山菜花山、烈表嘴、象山鸡娘山、铜瓦门、三门山等7处建造灯塔。他们还与纪子庚先生等合资在石浦造桥、修路、建凉亭,数十年如一日,利人济世。蔡元培先生避难象山,他们借来银元助川资。正如《象山东门岛志略》记载:“自奉俭朴,辛勤积蓄,悉付诸利人济世,兄弟同心同德,至老不休,诚为难乎其难,时人称‘二难’,即难兄难弟”

  今天,我借“磨刀节”机会,寻迹东门岛,耳畔响起中国首部有声电影《渔光曲》里的歌声:“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早晨太阳里晒渔网,迎面吹过来大海风”。这就是海岛拍摄地最美的写照吧。遥想1999年以前,面积只有2.8平方公里的东门岛只是一座孤岛。1999年9月,全长292米的铜瓦门大桥通车,让东门岛和大陆连为一体。这个象山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从此与大陆紧密相连。

  海洋经济特色更闻名遐迩,全国各地的游客常年络绎不绝。每年开渔时,上千艘钢质渔船,从红色的铜瓦门大桥下鱼贯而出,奔赴东海,这样的经典场景烙进了很多人的记忆之中。今日休渔千舸归母港,丰渔旗满目招摇,以海纳百川的胸怀,露天摆下600桌宴席,招待四方宾客,激情湃澎,声名远播。这样的盛宴已经摆了16年,最初是一二百桌,去年500桌,今年600桌。酒杯还未放下,东门岛人已握着手,相邀明年再会,炽烈的情喷薄在渔港的晚霞里,如火如荼,点亮一岛渔火,戏台歌声燎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镇街
   第04版:天下
   第B01版:万象山海
   第B02版:万象山海·游走
   第B03版:万象山海·游走
   第B04版:万象山海·广告
干杯,好运东门
大黄鱼
广告
今日象山万象山海·游走B02干杯,好运东门 2024-06-27 2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