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这里有污水堵塞问题需要解决。”“有居民正在争吵,需立即调解。”“经营户基建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在丹西街道网格长微信工作群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问题反馈上来。在了解情况后,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立即前往处理,该模式的常态化运行,也构成了丹西街道平安的一道屏障。
近年来,丹西街道深入推进“全网格+大联动”工作模式, 通过服务联办、事务联管、诉求联接、问题联处、绩效联考,构建社会治理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去年,丹西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共受理各类事件10249件,其中民情会办帖子138件, “平安宁波”e通上报10111件,其中一级事件7686件,二级事件320件,三级事件883件,四级事件56件。
丹西街道严格执行“四平台”实施方案和网格管理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平台统筹管理、网格综合治理、日常闭环管理和执法协调指挥机制;将“一中心四平台全科网格”工作纳入街道目标管理考核中,统一部署、统一安排。加强联席会议和工作例会制度,去年度共召开各类会议16次,通过协商解决问题22件;统筹力量安排专项检查、联动事件处置,并每月通报四个平台工作进度、信息事件处理分类、办结情况;与9家县级派驻单位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按要求管理执行。
为方便联动工作开展及网格上报事件处置,目前共有19个部门在丹西街道“一中心四平台”派驻联络员,打破了街道与部门条块分离的状态。综合指挥室按照“标准化”流程向“四个平台”相关科室进行分流、督办、协调,倒逼各职能科室按照规定流程、时限解决问题,对一时难以解决以及涉及两个以上科室的事件,由中心统一协调,联合办理、联动执法处置。去年共开展联合会商5次,安排食品药品、消防安全检查、出租房集中整治等各类专项联动督查累计26次。
为打造“群众有呼声、网格有回应、问题能解决”的治理模式,丹西街道把辖区内的90个网格分成三片,将农村事务员整合成综合事务员,街道每年出资40万元进行专项考核补助。目前,90个网格长平均年龄为41岁,中专、高中以上毕业占到92.2%,具有文化素质高、善于信息化办公的优势。丹西街道针对网格长已开展12次密集培训,内容涵盖宁波e通使用、“最多跑一次改革”、计生卫生、食品药品、出租房消防安全检查、平安暗访现场检查“三定”工作等内容。根据街道考核要求,按照实际扣除分数进行核算并在丹西网格长工作群中公布考核结果,并且实施街道、年度季度网格之星评选。去年,共评选市、县、街道网格之星 57 人,其中 市级2人、县级32人、街道级23人 。
积极打造丹西e蓝服务团队,统一配备工作牌、胸卡、网格长服装和帽子,组织全体网格长参加赴廉政教育基地——谢才华剪纸馆艺术馆、泗洲头肖胡村服务中心参观学习、参加病媒生物防治、平安宣传、“三小车”整治等多项活动,编印《网格长每日提示》,编写《网格长一日歌》,网格团队凝聚力、向心力不断提升。在每月例会上开展“网格长讲故事”活动,充分展示网格工作的实际案例,分享工作经验与收获。去年,在全市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演示讲解“比武”决赛中,丹西街道获得一等奖。